第26章 玉连环(3/3)
卒供词,言文卿受刑惨状。
铁证如山。
尹直震怒,立发签拿人。
贾世仁尚在醉梦,即被锁拿。
县令胡涂亦革职收监。
尹直升堂,人证物证俱在,贾某初犹抵赖。
尹直冷笑,命取玉连环当堂呈验。
问贾某:“汝言此环得自北商质押,质券何在?北商姓名籍贯为何?”贾某支吾不能对。
尹直又命出示从贾某密室搜出的另一玉环及当日文卿典裘之券。
贾某面如死灰,瘫软于地,画押招供。
第四回雪沉冤双环归旧主辞冠冕一诺赴初心
尹直当堂判曰:“贾世仁,豺狼其性,蛇蝎其心!见财起意,构陷良善,贿赂官吏,几致孝子死地。
罪大恶极,依律斩立决,家产抄没,赔付苦主。
县令胡涂,贪赃枉法,草菅人命,革职永不叙用,流三千里。
解差张千、李万,受贿谋命,虽未得逞,其心可诛,杖一百,流二千里。
沈文卿孝行感天,身遭奇冤,今得昭雪,复其功名。
玉连环乃沈氏传家之宝,当堂发还!”
文卿跪接玉环,捧于掌中,悲喜交集,泣谢青天。
双环入手温润,似有灵性,微光流转。
堂下百姓观者如堵,闻判欢呼雷动,皆颂尹青天明镜高悬。
尹直爱文卿才品,欲保荐于朝。
文卿叩首辞谢:“大人恩同再造,文卿没齿难忘。
然经此大难,勘破世情。
高堂已逝,功名如烟。
且山寨雷兄义薄云天,文卿曾诺,若沉冤得雪,必归山以报。
今双环复合,先人遗训已践(环合之日,家声复振),更无他求。
唯愿归隐林泉,或效微力于山寨,导善化民,不负此生。
”尹直叹其高洁,亦不强求,厚赠川资,亲书“孝义流芳”匾额以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文卿归黑松岭,雷震岳率众迎迓十里。
闻冤情得雪,群情激昂。
文卿出示双环,寨众传观,皆称异宝。
瞽婆婆抚环叹曰:“玉性坚贞,历劫不损;人心叵测,见利则昏。
环之分合,岂独关乎一家之运乎?乃世道人心之鉴也!”文卿顿首受教。
文卿感念山寨恩义,践行前诺,留寨课读授业。
更将尹直所赠之资,尽数购置农具、良种,教寨众垦荒屯田。
又依山势,兴修水利,引泉灌溉。
未及三载,山寨大治,仓廪丰实,俨然世外桃源。
四方流民闻风来附,文卿与雷震岳约法三章:不劫良善,不扰乡邻,耕战自守。
官府知其实,亦不加征讨。
第五回辞山寨文卿归故里隐林泉双环证前因
数年倏忽,文卿见山寨根基已固,教化有成,遂萌归意。
谓雷震岳曰:“兄台大义,文卿铭感五内。
今山寨安泰,文卿夙愿已偿。
先茔在吴,久未祭扫,慈母孤坟,恐遭荒秽。
且双环归宗,当归告祖先。
”震岳虽不舍,然知其孝思,遂备厚礼,亲率健卒护送文卿还乡。
文卿归姑苏,重整老屋,祭扫先茔。
于父母墓前,奉双玉连环,泣告沉冤昭雪始末。
乡邻闻其归,争相探问,皆道贾世仁伏诛后,其家业败落,子孙流徙,恶有恶报。
文卿唏嘘不已。
文卿绝意仕进,于宅后辟小园,莳花种竹,设馆授徒。
束修所入,半济贫寒学子。
持身清介,布衣蔬食,唯以诗书自娱。
双玉连环供于中堂,朝夕省视,警醒己身。
时有文人雅士慕名来访,求观宝物,文卿亦不吝示之。
然言及当年冤狱,辄默然良久,唯叹“人心之险,甚于山川;公道之存,终在青天”。
又十年,文卿年逾知命。
一夕,梦一羽衣星冠道人,持玉麈揖曰:“沈居士,识此环否?”文卿视道人手中,赫然双玉连环。
道人笑曰:“此乃昆仑温玉,受日月精华。
昔汉武帝宫中之物,后赐卫将军。
将军解一玦赠姊,祈骨肉同心。
然卫门遭变,玉玦流落。
尔曾祖于漠北风雪中救一老者,实乃卫氏遗孤,临终赠此双玦,感念厚德。
言‘环合之日,非独家声复振,亦见人心离合,世道兴衰’。
今汝持身守正,完璧归宗,已证前缘。
尘寰事了,可随我游乎?”文卿方欲答,忽觉身轻,随道人踏云而去。
翌日,生徒叩门请业,见文卿端坐中堂,含笑而逝,面色如生。
案上双玉连环,光华尽敛,温润依旧。
乡人感其德,私谥“孝介先生”。
双环后不知所踪,或言随葬,或言仙取。
唯“玉连环”故事,流传吴中,警醒世人:莫欺心于暗室,须知头上有青天;休炫宝以招灾,当信人间存正道。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此《玉连环》之所由作也。
喜欢古风故事集请大家收藏:()古风故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