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会间交锋(2/3)
上,打开笔记本电脑和录音笔,动作流畅专业,无声地驳斥了李国明的暗示。
会议准时开始。
最初的几分钟是毫无营养的例行公事和寒暄,空气里飘浮着虚伪的暖意。
但很快,火药味就弥漫开来。
李国明阵营里的一位王姓董事,一个头发梳得油光水滑的中年男人,率先发难。
他扶了扶金丝眼镜,语气看似忧心忡忡,实则刀锋暗藏:“智仁兄多年不问公司事务,突然回来就要代理董事长如此重要的职位,恐怕……对公司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会是不小的挑战啊。
毕竟现在市场环境复杂,一步踏错,满盘皆输啊。
”
“王董说得对!”另一个跟着李国明起家的陈姓董事立刻附和,声音洪亮,带着一种草莽般的咄咄逼人,“徐总(指我父亲)在世时,公司稳步发展!现在交给一个……一个搞艺术的,万一决策失误,损失谁来承担?我们这些老家伙的心血,不能拿来冒险!”
言辞越来越激烈,质疑像雨点般砸来:不熟悉业务、缺乏管理经验、决策风险、甚至影射二叔这些年的“神秘行踪”是否会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关注”……
支持二叔的几位元老试图反驳,但声音很快被对方更大的声浪压了下去。
会议室里一时间像是变成了菜市场,空气燥热,弥漫着无形的硝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靠在椅背上,手指无意识地转动着万宝龙钢笔,目光冷静地扫过全场,像一台人形摄像机,记录着每一个人的表情、语气、甚至细微的小动作。
李国明稳坐钓鱼台,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显然很满意这出他导演的好戏。
就在争论几乎要陷入僵局时,二叔徐智仁轻轻咳嗽了一声。
声音不大,却像带着某种奇异的魔力,瞬间让嘈杂的会议室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他身上。
他缓缓站起身,没有看那些发难者,而是目光平静地环视了一圈,最后落在我的方向,微微颔首,仿佛在汲取某种力量——或者只是在执行某个预设的剧本。
“各位的担心,我理解。
”他开口,声音不高,却沉稳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冷静,与他平日里那种闲散书生的气质判若两人,“离开公司多年是事实。
但判断一个人能否胜任,看的不应仅仅是资历,更是能力、眼光,以及……是否真正站在公司的立场思考。
”
他拿起遥控器,打开了身后的投影仪。
屏幕上瞬间出现一系列清晰的图表和数据。
“这是过去三年,集团主要业务的增长率与行业平均水平的对比。
”他语气平淡,像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手指点着屏幕上一条明显低于行业均值的曲线,“稳?确实稳。
稳得几乎停滞不前。
”
他又切换下一张图,是几项关键投资的回报率分析。
“而这几项由李副总大力推动的投资,”他的手指划过几个标红的、低得可怜的数字,目光转向李国明,依旧平静无波,“回报率似乎并没有体现出李副总所强调的‘卓越眼光’和‘丰富经验’。
”
李国明的笑容僵硬了一瞬。
二叔并没有穷追猛打,而是继续切换画面,展示出几份经过模糊处理的文件截图——关于麦伦资本及其关联方的一些可疑资金往来片段,虽然不能直接作为证据,但足以引发深思。
“商场如战场,闭门造车只会被动挨打。
”二叔的声音依旧冷静,却带着一种洞察一切的锐利,“我们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内部的稳定,更是外部的风险。
某些看似诱人的合作机会,背后可能隐藏着巨大的陷阱。
辨别这些陷阱,需要的是警惕、信息和……不同的视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