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白话文讲资治通鉴> 第3章 周纪三(公元前320年-公元前298年)?共23年
第3章 周纪三(公元前320年-公元前298年)?共23年(2/3)
秦国也派庶长(官名)魏章领兵迎击。
慎靓王三年(己酉年,公元前312年)?
秦楚丹阳、蓝田之战:?春季,秦国军队与楚国军队在丹杨(今河南西峡丹水以北地区)交战,楚军大败,被斩杀士兵八万人,楚将屈匄以及列侯、执珪(楚国高级爵位)等七十余人被俘,秦国于是夺取了楚国的汉中郡。
楚怀王征发全国兵力再次袭击秦国,在蓝田(今陕西蓝田西)交战,楚军再次大败。
韩魏趁火打劫:?韩国、魏国听说楚国陷入困境,便向南袭击楚国,一直打到邓城(今湖北襄阳西北)。
楚国人听到这个消息,只好率军回国,并割让两座城池给秦国请求讲和。
燕昭王招贤:?燕国人共同拥立太子姬平,这就是燕昭王。
燕昭王在国家残破之后即位,他哀悼死者,慰问孤寡,与百姓同甘共苦,谦恭有礼、不惜重金招揽贤才。
郭隗献策与“千金市骨”:?燕昭王对郭隗说:“齐国趁我国内乱偷袭攻破了燕国,我深知燕国国小力弱,不足以报仇。
然而如果真能得到贤士与他们共同治理国家,以雪洗先王的耻辱,这是我的愿望。
先生您看有合适的贤才,我愿意亲自侍奉他!”郭隗说:“古代有位国君,用千金派他的近侍去买千里马。
近侍找到千里马时,马已经死了,就用五百金买了马头回来。
国君大怒,近侍说:‘死马尚且花五百金买下,何况活的千里马呢?千里马很快就会来了。
’果然不到一年,就得到了好几匹千里马。
现在大王如果真想招纳贤士,请先从我开始。
(像我郭隗这样的人尚且受到尊重,)那些比我更贤能的人,难道还会嫌千里遥远而不来吗?”于是燕昭王为郭隗改建宫室,并像对待老师那样侍奉他。
消息传开后,贤士们争相奔赴燕国。
乐毅从魏国前来,剧辛从赵国前来。
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亚卿(副相),把国家政务托付给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韩宣惠王去世,他的儿子韩襄王仓即位。
慎靓王四年(庚戌年,公元前311年)?
蜀国国相杀死了蜀侯(秦国所封)。
张仪欺楚脱险与连横游说:?
以地换张仪:?秦惠王派人告诉楚怀王,愿意用秦国的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之外的土地换取楚国的黔中地(今湖南西部、贵州东北部)。
楚怀王说:“我不愿意交换土地,只愿得到张仪,愿意献出黔中地。
”张仪听说后,请求前往楚国。
秦惠王说:“楚王正想杀了你才甘心,你为什么还要去?”张仪说:“秦国强大,楚国弱小,有大王您在,楚国不敢轻易杀我。
而且我和楚王的宠臣靳尚关系很好,靳尚侍奉楚王的宠姬郑袖,郑袖说的话,楚王没有不听从的。
”于是张仪前往楚国。
郑袖救张仪:?楚怀王囚禁了张仪,准备杀掉他。
靳尚对郑袖说:“秦王非常宠爱张仪,打算用上庸(今湖北竹山)等六个县和秦国美女来赎他。
大王看重土地、尊重秦国,秦国美女一定会得宠,夫人您就会被冷落了。
”于是郑袖日夜在楚怀王面前哭泣说:“做臣子的各为其主罢了。
现在如果杀了张仪,秦国必定大怒。
我请求带着孩子迁居到江南去,免得被秦国宰割鱼肉啊!”楚怀王便赦免了张仪,并对他厚礼相待。
张仪说楚王连横:?张仪趁机游说楚怀王:“那些主张合纵的人,无异于驱赶一群羊去进攻猛虎,明显无法对抗。
现在大王您不侍奉秦国,秦国就会胁迫韩国、驱使魏国来攻打楚国,那么楚国就危险了。
秦国西面占有巴、蜀,在那里造船屯粮,顺岷江直下,一天能行五百多里,不到十天就能抵达扞关(今湖北宜昌西)。
扞关一旦告急,楚国东部边境的所有城池都要闭门防守,黔中、巫郡(今重庆东部、湖北西部)恐怕就不再属于大王您了。
秦国军队如果出兵武关,那么楚国北部边境就断绝了。
秦军进攻楚国,危险在三个月之内就会降临,而楚国等待诸侯的援兵却要六个月以后才能到达。
指望弱国的救援,却忘记强秦的威胁,这是我替大王担忧的原因。
大王如果真能听从我的建议,我可以让秦、楚两国长久结成兄弟之邦,不再互相攻伐。
”楚怀王既已得到张仪,又舍不得真的献出黔中地,便答应了张仪的要求。
张仪说韩王:?张仪接着前往韩国,游说韩襄王说:“韩国地势险恶,多山,粮食生产,除了豆子就是麦子,国家储备的粮食不够两年食用,现有军队不过二十万。
秦国披甲的士兵超过百万。
崤山以东各国的士兵披甲戴盔才能作战,而秦国的士兵可以赤膊上阵,冲杀敌人,左手提着人头,右手夹着俘虏。
(用秦国)像孟贲、乌获那样的勇士去攻打不驯服的弱国,好比把千钧重物压在鸟蛋上,肯定没有幸存的道理。
大王您不侍奉秦国,秦国出兵占据宜阳(今河南宜阳西),堵塞成皋(今河南荥阳西北虎牢关),那么大王的国家就被分割了。
您的鸿台宫殿、桑林苑囿,也就不再属于大王您了。
替大王考虑,不如侍奉秦国转而进攻楚国,把祸患转嫁给楚国来取悦秦国。
(对您来说)没有比这更好的计策了。
”韩襄王答应了张仪。
张仪说齐王:?张仪回国报告,秦惠王封给他六座城邑,号称武信君。
又派他向东游说齐湣王(田地)说:“主张合纵的人游说大王时必定会说:‘齐国被三晋(韩赵魏)遮蔽着,地广人多,兵强士勇,即使有一百个秦国,对齐国也无可奈何。
’大王赞赏他们的说法却不去考虑实际情况。
如今秦、楚两国嫁女娶妇,结为兄弟之国;韩国献出宜阳;魏国献出河外之地(黄河以南);赵王(赵武灵王)亲自到秦国朝见,割让河间地带(今河北献县一带)来侍奉秦国。
大王您如果不侍奉秦国,秦国就会驱使韩国、魏国进攻齐国的南部,调动赵国的军队,渡过清河(古河名,源于河北,下游入海不详),直指博关(今山东茌平博平镇西北),那么临菑、即墨(齐国东西两都)就不属于您了!国家一旦遭到进攻,即使想侍奉秦国,也办不到了!”齐湣王答应了张仪。
张仪说赵王:?张仪离开齐国,向西游说赵武灵王说:“大王您联合各国排斥秦国,使得秦军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
大王的威名传遍崤山以东,我们秦国感到恐惧,只好整治武器装备,努力耕作,积蓄粮食,提心吊胆地过日子,不敢轻举妄动,这正是因为大王您有意识地监督责备我们啊。
如今依靠大王您的威力,秦国已经夺取了巴、蜀,兼并了汉中,包围了两周(东周、西周),扼守着白马津(今河南滑县东北古黄河渡口)。
秦国虽地处僻远,然而压抑着愤怒已经很久了。
现在秦国有一支装备破旧的军队驻扎在渑池(今河南渑池西),希望能渡过黄河,越过漳水,占据番吾(今河北磁县),在邯郸城下与赵国军队会战,希望在甲子日(武王伐纣之日)与赵国决战,重演武王伐纣的故事。
特派我先来告知大王的左右官员。
如今楚国已与秦国结为兄弟之国,韩国、魏国已称臣于秦(东藩),齐国献出了盛产鱼盐的土地,这等于砍断了赵国的右臂。
断了右臂还要与人搏斗,失去盟友而孤立无援,想求得安全,怎么可能呢?现在秦国派出三位将军:一支军队扼守午道(地名,不详,一说在赵齐边境),通知齐国军队渡过清河,驻扎在邯郸以东;一支军队驻扎在成皋,驱使韩、魏两国的军队驻扎在河外(黄河以南);一支军队驻扎在渑池,约定四国联合起来攻打赵国,赵国灭亡后必定被四国瓜分。
我私下替大王考虑,不如与秦王当面会谈,口头结为兄弟之邦。
”赵武灵王答应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张仪说燕王:?张仪于是北上燕国,游说燕昭王说:“如今赵王已经到秦国朝见,并献出河间地区侍奉秦国。
大王您如果不侍奉秦国,秦国将出兵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驱使赵军进攻燕国,那么易水、长城(燕国南境防线)就不属于您了。
况且现在的齐国、赵国对于秦国来说,就如同郡县一样,不敢妄自发兵互相攻伐。
现在大王如果侍奉秦国,就可以永远消除齐国、赵国的威胁了。
”燕昭王请求献上常山(今河北恒山)脚下的五座城池给秦国以求和。
张仪失势与去世:?张仪回国报告,还没走到咸阳,秦惠王去世,他的儿子秦武王即位。
秦武王在做太子时就不喜欢张仪,等到即位后,群臣中很多人诋毁张仪。
各国诸侯听说张仪与新秦王有矛盾,都背叛了连横(衡)策略,重新联合起来实行合纵(从)。
慎靓王五年(辛亥年,公元前310年)?
张仪再施计脱身:?张仪对秦武王说:“替大王考虑,东方各国若发生变故,大王才可以趁机多割取土地。
我听说齐王非常憎恨我,我在哪个国家,齐国就必定会攻打哪个国家。
我情愿带着我这不成器之身前往魏国,齐国必定会攻打魏国。
当齐、魏两国交战相持不下时,大王就可趁这个机会攻打韩国,进入三川(伊、洛、黄河流域),挟制周天子,掌握天下的地图户籍,这才是帝王的大业啊!”秦武王答应了。
齐湣王果然出兵攻打魏国,魏襄王十分惊恐。
张仪说:“大王不必担忧!我自有办法让齐国退兵。
”于是派他的门客前往楚国,借用楚国使者的身份去对齐湣王说:“大王您把张仪托付给秦国(指放张仪去魏国),(这步棋)真是高明啊!”齐湣王问:“什么意思?”楚国使者说:“张仪离开秦国,本来就是与秦王策划好的,目的就是想让齐、魏两国互相攻打,而让秦国乘机夺取韩国的三川之地。
现在大王果然攻打魏国,这正是大王您在内部劳民伤财,在外部攻打盟国,反而让张仪得到了秦王的信任啊。
”齐湣王于是撤兵回国。
张仪去世:?张仪在魏国担任国相一年后去世。
张仪与苏秦都以合纵连横的策略游说诸侯,获得了尊贵的地位和财富,天下人都争相羡慕效仿他们。
还有魏国人公孙衍,号称犀首,也以能言善辩扬名天下。
其余如苏代、苏厉、周最、楼缓这些人,纷纷奔走于天下各国,专以诡辩欺诈互相攀比,多得无法记述。
其中张仪、苏秦、公孙衍最为着名。
孟子论大丈夫:?《孟子》中记载了孟子的评论:有人说:“张仪、公孙衍这样的人,难道不是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无事,天下战火就平息。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君子立足于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仁),推行天下最正确的道理(礼)。
得志时,就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不得志时,就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腐化,贫贱不能使他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他屈服变节。
这样的人,才叫做大丈夫!”
扬雄论张仪苏秦:?扬雄在《法言》中评论道:有人问:“张仪、苏秦学习鬼谷子的权术,熟练运用合纵连横的学说,使中国(指中原各国)各自安定了十几年,是这样吗?”扬雄回答:“他们是狡诈之人。
圣人厌恶这种人。
”问:“如果孔子读他们的书(指纵横之术),而张仪、苏秦去实践孔子的学说,会怎么样呢?”扬雄答:“那就好比凤凰鸣叫却用凶鸟的翅膀(极其不协调)。
”“那么子贡(孔子的学生,以善外交辞令着称)不也做类似的事吗?”扬雄答:“(子贡是为了安定诸侯,)局面混乱而不能解决,子贡会感到羞耻;而(纵横家)游说却不能获得富贵,张仪、苏秦会感到羞耻。
”那人又问:“张仪、苏秦算是有才干了吧?他们的行为不是一般人能仿效的?”扬雄答:“古时候任用人才,帝王都感到困难,(因为)不能只看才能。
才能啊才能,(如果不行正道,)不是我们(儒家)所认可的才干。
”
秦武王派甘茂诛杀了(在蜀地作乱的)蜀国国相陈庄(即前文杀蜀侯者)。
秦武王与魏襄王在临晋(今陕西大荔东)相会。
赵武灵王娶吴广的女儿孟姚为妃,十分宠爱她,她就是惠后。
后来生了儿子赵何(即赵惠文王)。
慎靓王六年(壬子年,公元前309年)?
秦国开始设置丞相的官职,任命樗里疾为右丞相。
慎靓王七年(癸丑年,公元前308年)?
秦武王与魏襄王在应城(今河南鲁山东)相会。
甘茂攻宜阳与“息壤之盟”:?
秦武王派甘茂出使魏国,约定联合攻打韩国,并派向寿作为副使同行。
甘茂抵达魏国后,让向寿先行回国,对秦武王说:“魏国同意出兵了,但是希望大王您不要攻打韩国!”秦武王在息壤(秦地名,不详)迎接甘茂,询问原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甘茂回答说:“宜阳(韩国要地,今河南宜阳西)是个大县,实际上相当于一个郡。
现在大王您要穿越多处险阻,行军千里去攻打它,很困难。
鲁国有个和曾参同名同姓的人杀了人,有人告诉曾参的母亲,曾参的母亲继续织布,神色自若。
等到接连三个人告诉她,他的母亲就扔掉织布梭,翻墙逃跑了。
我的贤能比不上曾参,大王对我的信任也比不上曾参母亲对儿子的信任,而怀疑我的人也不止三个(指樗里疾、公孙奭等),我担心大王您也会像曾参母亲那样‘投杼’(动摇信任)啊。
当年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打了三年才攻下。
乐羊回国论功时,魏文侯给他看了一箱子诽谤他的奏章。
乐羊连连叩头说:‘攻下中山国不是我的功劳,全靠国君您的支持啊。
’现在我只是一个客居秦国的臣子(羁旅之臣),如果樗里子(樗里疾)、公孙奭抓住我攻打韩国的事来非议(挟韩而议之),大王您必定会听从他们的话,这样您不仅失信于魏王,我也会背上(欺骗韩国丞相)公仲侈怨恨的罪名。
”秦武王说:“我不会听他们的,请让我和你盟誓!”于是君臣在息壤立下盟誓。
秋季,甘茂和庶长封(人名)率领秦军攻打韩国宜阳。
慎靓王八年(甲寅年,公元前307年)?
甘茂攻陷宜阳:?甘茂攻打宜阳(今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