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名声初显(1/3)
庾舟点题,范围划定在情爱诗中,旨在歌颂父母鹣鲽情深,为乞巧致辞作诗,其实这种诗体并不入主流,古人一般也不会出这类题目,一般只作为雅趣之谈。
在华朝,女子可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柔弱闺秀,文人士子也都追慕魏晋南北朝时那种洒脱不羁的气质。
整个社会风气开放,在这样的大环境里,浪漫的爱情故事自然越来越多。
不过,这种现象大多集中在士人阶层。
虽说九品中正制已经废除,朝廷也给平民、寒门子弟打开了晋升通道,但这么多年过去,士族千金下嫁寒门,穷小子高攀豪门的事儿,还是少得可怜。
直到当今圣天子即位,明令诏旨花鸟使从民间挑选姿容上佳的良家女入宫,自此之后,风气才慢慢有了变化。
士族豪门开始留意那些有才华的寒门子弟,派人考察过后,会把家族里旁支的女儿嫁过去。
就像堤坝出现了第一道裂缝,曾经森严的门第观念,也开始松动。
自那以后,市井间兴起大量旖旎诗词,直白吐露爱慕的求爱之作,大胆示好的告白之篇,乃至盟誓相守的定情之句层出不穷。
更有甚者,将闺房私密之事入诗成文,这类因触及礼教禁忌被斥为“秽词”的作品,却在文人雅集中悄然风靡,诗人们常将其当作席间笑谈,或调侃友人,或互开玩笑。
类似冯梦龙的《三言两拍》,金针刺破桃花蕊,不敢高声暗皱眉。
又比如说《喻世明言》中,可怜数点菩提水,倾入红莲两瓣中。
令人意外的是,这些大胆热烈的文字,反而深受闺阁女子喜爱,在茶坊酒肆、街巷坊间广为流传,成了市井间最鲜活的谈资。
果不其然,诗题甫一落地,亭台间平日里端庄自持的贵女们,此刻却如偷望戏台的孩童,个个竖起耳朵,眼底燃起灼灼兴致,这类缠绵悱恻的情爱诗句,最能撩拨深闺女子的心弦。
庾舟大手一挥,喊席间文士也可共同参与,众人乐呵呵的拱手相和,曲水流觞席,自此才有了几分滋味。
白面号官三声鼓响罢,侍者鱼贯而入,将笔墨纸砚放在众人面前。
秦渊呼了口气,笔尖悬于白纸之上,迟迟未落下,闭眼凝神,看似在苦思冥想,实则陷入了选择困难症,适合的诗句太多,一时不知道选哪个。
就这么一迟缓,半个时辰就已经过去,侍者穿梭席间,陆续收走了不少诗卷。
庾舟端坐案前,逐一审阅,时而微微颔首,时而轻声沉吟,每逢读罢佳作,便毫不吝啬地向作者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