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拜师水镜(2/3)
效力,虽然穿越前自己年纪轻轻已位居上尉,但是现在正处在汉朝,社会现状与二十一世纪毕竟不同,以后的那一套拿到现在根本不适用,而且现在是冷兵器时代,你以热兵器时代的思维上战场,那不是又得穿越一回?要是能穿越回去,刘封估计早就穿回去了。
刘备有子失而复得,对刘封期望甚大,襄阳距新野也不远,但要求只1、2个月才能回去一趟,要求白毦看住他,不得学襄阳城中的纨绔子弟整日只知道跑马溜狗。
牵隐本为其父亲亲卫白毦精兵的副将,而且是涿郡起家一路走过来的老人,武艺自然不在话下,本来被刘备安排了跟随公子刘封,虽然嘴里不说,心中也是一肚子的怨言。
哪知跟随公子后,发现刘封武艺增长飞速,才15岁武艺已不下于自己,时有奇思妙想对自己也多有启发,久未见增长的武艺在小公子的指点下,竟然有所增长,又见得刘封拜得名士为师,对其越发敬畏、恭敬。
且说刘备安排牵隐看着刘封,但现在牵隐等一众护卫对刘封佩服的不行,对其唯命是从,况且其少主的身份也不是牵隐等人能管住的。
只是其人两世加起来也将近40多年,而且也知道这世道的残酷,如果不努力最终可能也会落得个“此间乐,不思蜀”的下场,这点自制力还是有的,再加上其现代人的思维,屡屡语出惊人,司马师父感叹:“才思不下卧龙、凤雏”。
这一日,学完功课之余,刘封向刘琦问道:“兄长,听我父亲说当日他马跃檀溪,迤逦望南漳策马而行,路遇一牧童,说是老师的记名弟子,得其指引方能遇见老师,才有你我同常窗之良缘,来了这么长时间还没有遇见过他,还请代为引荐一番,我想答谢一番。
”
刘琦思索片刻,说道:“那名牧童我听先生提过,名为邓范,家住新野以西五十里的邓家村,邓家为新野一带的大族。
他自幼丧父,与母亲相生活,思敏好学,只因他家生活困难,孤儿寡母,其靠放牧以补贴家用。
有一次,夕阳西下,水镜先生漫步乡野,忽闻笛声清越。
见一牧童倚牛吹笛,眉目灵秀,便驻足观望。
牧童见状,恭敬作揖:“先生可是名士司马公?小子虽放牧为生,却慕圣贤之道,敢问‘学’之一字,何解?”司马徽讶其慧质,笑道:“学如耕田,勤者得粟,怠者无获。
”遂与之席地论道,牧童应答如流。
徽叹曰:“荆襄之地,童稚亦藏龙鳞!”自此,牧童常至林边听讲,虽未列门墙,却得真传一二。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封连忙谢过,随后令赵和、黄叙等人备好礼物往邓家村而行。
一行众人来到邓家村中,问得路人来到一处较大的宅院前,本来朱红色的大门随着岁月的流逝变得斑斑点点,就像村民所说的朱门斑驳。
可见邓范家境并不好,应该是家道中落。
刘封下马,在门前驻足了片刻上前叩门。
过了片刻,门打开了一个缝隙,随即一童子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