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宫苑夜谈,惊世策论定乾坤(1/2)
雁门关外一席谈,如同在年轻刘彻的心中投入了一块巨石,激起的波澜久久难平。
他将化名林远的林渊请回了自己在行辕的临时住所,随后更是寻了个由头,将其带回了长安,安置于上林苑中一处清幽隐秘的宫室。
上林苑夜色深沉,万籁俱寂,唯有虫鸣唧唧,偶尔远处传来几声鹿呦。
一间灯火通明的精舍内,炭火烧得正旺,驱散了秋夜的寒意。
刘彻穿着一身舒适的常服,与林渊相对而坐,中间隔着一张摆满了简牍和一张粗略九州舆图的案几。
卫青按剑守在门外,隔绝了所有窥探。
没有繁文缛节,没有试探寒暄,刘彻开门见山:“林先生,那日边关‘寇可往,我亦可往’之言,彻如醍醐灌顶,日夜不忘!然则,如何方能做到?如何使我汉家不再是被动防御,而是能主动出击,乃至犁庭扫穴,永绝后患?请先生教我!”
林渊并未直接回答,而是伸手指向案上的舆图,声音平和而沉稳:“欲解决边患,眼光便不能只局限于长城一线。
匈奴之祸,实乃国势强弱之体现。
欲强对外,必先固本。
”
他的手指从北方匈奴的活动区域缓缓移向广袤的汉家疆土:“本何在?一在于‘政令通达,如臂使指’。
如今诸侯王坐拥千里,自置官吏,拥兵自重,看似屏藩皇室,实则尾大不掉,乃中央心腹之患。
政出多门,则国力分散,如何能凝聚全力以对外?”
刘彻瞳孔微缩,这正是他暗中忧虑却尚未清晰梳理的问题。
他试探着问:“先生之意是?”
“推恩之法,可分其势;削藩之策,可收其权。
”林渊言简意赅,“使诸侯之地,不复为独立王国,而真正成为郡县之延伸。
如此,陛下之令,方可直达四海,无有阻隔。
此乃‘大一统’之根基,非仅疆域之广,更在政令之一。
”
“大一统……”刘彻喃喃自语,眼中光芒越来越盛。
林渊继续道:“二在于‘国库充盈,钱粮丰足’。
连年用兵,耗费巨万,钱从何来?粮从何出?仅靠田租口赋,恐难支撑旷日持久之国战。
”他看向刘彻,“盐铁之利,关乎国计民生,若放任豪强专擅,则利归私门,国用不足。
若收归官营,则利归国家,可充军资,可兴水利,可惠百姓。
”
“盐铁官营?”刘彻身体微微前倾,这是一个大胆而极具冲击力的想法,触及了无数既得利益者。
“然也。
不仅盐铁,关键资源,皆当由国家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