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南极冰渊(2/3)
有人想阻止锁链启动!”他的话被冰层坍塌的轰鸣淹没,破冰舱像树叶般在冰渊中翻滚,观察窗外,蓝冰莲花台座正在融化,露出下面刻满星图的玄武岩基座。
陈景明的意识在剧痛中模糊,仿佛同时看到两个场景:卡捷琳娜在冰墓中将玉佩按在壁画上,十二道光链从地底升起;1968年的丹霞山,沈工举着银簪冲向莲花浮雕,身后是密集的弹雨。
当她再次睁开眼时,银簪已回到发间,赤金光泽褪去,胸口的印记也恢复如常,只有声呐屏幕上,冰渊底部的赤铁矿晶体消失了,只留下一个刻着“戊申年造”的凹槽。
“信号消失了。
”小李瘫坐在地上,设备残骸冒着青烟,“但刚才的能量波动……像是有人把星核共鸣器转移了。
”老杨捡起一块从凹槽剥落的玄武岩碎片,上面用史前文字刻着半句话:“当十二道锁链共振时,星核将归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极昼的阳光突然暗了一下,陈景明望向观察窗外无边的冰原,想起卡捷琳娜临终前说的最后一个词——“昆仑”。
那是位于中国西部的山脉,也是沈工日记里唯一没有对应地幔柱的空白点。
此刻她鬓边的银簪突然传来一丝微不可察的震颤,仿佛在呼应某个遥远的召唤。
南纬66°33的威尔克斯地冰盖下,极昼的阳光被厚达四千米的冰层过滤成幽蓝微光。
陈景明趴在破冰舱的观察窗前,看着声呐扫描出的倒锥形冰渊——底部直径足有五公里,边缘分布着十二道螺旋状沟壑,像某种巨型生物的呼吸孔。
老杨的手指在全息地图上划出轨迹:“这些沟壑对应着地球上十二处地幔柱,和沈工日记里的‘星核锁链’理论完全吻合。
”
“银簪的反应强度是之前的三倍。
”小李调整着磁场共振仪,仪器屏幕上的血莲图案正在与冰渊深处的能量源产生共鸣。
陈景明摸向胸口的莲形印记,发现它正发出温热的荧光,仿佛有液态星核在皮肤下流动。
这种感觉让他想起冰墓里卡捷琳娜临终前的眼神——那是跨越半个世纪的托付,也是史前文明与现代科技的微妙共振。
破冰舱下降至两百米时,舱壁突然传来金属刮擦声。
所有人屏住呼吸,看着舷窗外游过一群银蓝色的生物——它们的身体是半透明的冰层结构,脊柱位置嵌着星核碎片,尾鳍拍动时激起幽蓝的生物电流。
“是基因改造的南极磷虾,”老杨举起样本瓶,“但它们的生物磁场频率……和金字塔的能量场一致。
”
冰渊底部的景象颠覆了所有认知:一座由透明水晶与黑色金属构成的环形建筑悬浮在液态星核湖上,建筑外壁刻满了与亚特兰蒂斯传说中相似的波浪符文,而在符文之间,嵌着数百具冰冻的远古人类尸体——他们的眉心都有与陈景明相同的莲形印记,手中握着用猛犸象牙雕刻的血莲图腾。
“这是史前文明的星核监狱。
”陈景明的声音在头盔里回荡,银簪突然自动飞向建筑入口,插在一道由光构成的莲花门上。
门扉开启的瞬间,湖底升起十二根石柱,每根石柱上都刻着不同文明的毁灭场景:庞贝古城被火山吞噬,亚特兰蒂斯沉入海底,猛犸象群在冰川中灭绝,每幅画面的角落都有机械莲花的轮廓。
建筑内部是个巨大的穹顶石室,中央矗立着十米高的水晶柱,柱体里封存着一枚完整的星核,周围缠绕着用史前文字书写的锁链。
陈景明认出其中一段楔形文字:“当血莲染赤星核之泪,钢铁莲花将重启末日审判。
”老杨的翻译器突然报错,显示这些文字同时使用了苏美尔语、古埃及语和某种未知语种的语法结构。
“看水晶柱底部!”小李的激光笔指向地面,那里有具穿着1940年代美军防寒服的尸体,胸口插着半支血莲银簪,腰间挂着刻有“曼哈顿计划”字样的怀表。
陈景明蹲下身,发现尸体手中攥着泛黄的纸条,用英文写着:“沈博士说得对,星核是牢笼,而我们都是狱卒。
”
突然,液态星核湖开始沸腾,十二道光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