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丹霞赤焰(2/3)
陈景明的声音带着自己都未察觉的颤抖。
当镜头对准那半截银簪时,她突然发现簪尾刻着一串极小的数字:17-07-68。
正是沈工日记里记载的地磁异常爆发日期。
此刻银簪与浮雕的共鸣越来越强,周围的砂岩开始渗出细密的水珠,在赤红色岩壁上汇成蜿蜒的水线,宛如鲜血顺着莲花脉络流淌。
老杨突然举起罗盘:“磁场强度正在飙升!所有电子设备……”他的话被一阵尖锐的蜂鸣声打断,小李的平板屏幕上爆起一片雪花,无人机失去控制般撞向浮雕,却在接触到莲花花瓣的瞬间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弹开,螺旋桨刮擦在赤铁矿表面,迸出绿色的火花——与沈工日记里记载的“走火子弹”如出一辙。
陈景明猛地摘下银簪,簪头的赤金光泽此刻已浓得化不开,宛如一滴即将坠落的熔岩。
她将银簪缓缓插入锁孔,当簪尾与锁孔边缘的刻痕完全吻合时,整座莲花浮雕突然发出嗡鸣,岩壁内部传来齿轮转动的闷响,那些密布的弹孔竟同时渗出幽蓝光芒,在赤铁矿表面勾勒出复杂的星图纹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是星核共鸣器的启动程序。
”老杨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震撼,“1968年的考察队可能不是遇袭,而是有人故意留下这个‘钥匙’,等着后世的人来激活……”他的话没说完,远处的长老峰突然腾起一团赤色烟雾,宛如大地深处的火焰冲破岩层,在七月的骄阳下绘出一朵燃烧的莲花。
北纬23°26的丹霞山在七月流火中蒸腾着赤色雾气。
陈景明站在阳元石观景台,银簪上的血莲印记第一次呈现出与山体同色的赤金光泽,簪头莲花纹路竟与远处丹崖上的天然褶皱完全吻合。
老杨的地质锤敲下一块砂岩碎屑,碎屑内部闪烁着细密的赤铁矿晶体,如凝固的火焰:“这些铁矿脉的磁性异常强烈,简直像天然的星核共鸣器。
”
小李的无人机穿透蒸腾的暑气,传回的画面让众人瞳孔骤缩——在长老峰西侧的断壁间,隐藏着由赤铁矿熔铸的巨型莲花浮雕,花瓣上布满弹孔,而在浮雕中央的锁孔内,插着半截生锈的银簪,簪头刻着与沈工实验室相同的“戊申年造”字样。
“是1968年中科院地质考察队的装备,”陈景明轻抚浮雕边缘的灼痕,“沈工当年在这里遇袭。
”
通往崖壁的小径被藤蔓覆盖,看似普通的蕨类植物实则是抗盐酶根须的变种,叶片边缘凝结着露珠般的赤铁矿微粒。
当众人踏过藤蔓时,叶片突然翻转,露出背面用朱砂书写的甲骨文:“地火入莲,赤鳞勿触”。
老杨的考古翻译器闪烁红光:“这是商周时期的祭文,‘赤鳞’可能指丹霞山的赤铁矿脉。
”
崖底溶洞的入口被钟乳石遮蔽,缝隙中渗出的不是水,而是暗红色的矿化流体,在手电筒照射下呈现出莲花状的光影。
陈景明将银簪插入锁孔,溶洞顶部的赤铁矿晶体突然共鸣,投射出沈工三十年前的全息影像:“丹霞山是十二星核节点中最危险的‘赤莲熔炉’,地幔柱的岩浆流与赤铁矿磁场形成天然反应堆,境外势力若在此引爆星核碎片……”
影像突然扭曲,画面中出现年轻的沈工被持枪男子逼至悬崖的场景,男子袖口露出的不是指纹标志,而是绣着机械莲花的袖扣——这是首次出现的新势力标志。
沈工将银簪抛入岩浆,岩浆中竟绽放出由赤铁矿液构成的莲花,将男子吞噬。
“他用自己的血莲基因激活了丹霞的地脉,”陈景明望着岩浆潭中若隐若现的银簪倒影,“但碎片还在他们手里。
”
溶洞深处的景象宛如炼狱:赤铁矿脉如血管般缠绕洞壁,中央是直径百米的岩浆池,池面漂浮着数百具焦黑的尸体,他们的胸口都嵌着星核碎片,姿势如同向岩浆池朝拜。
老杨的辐射检测仪爆表:“这些人是被高温瞬间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