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蓝图,幻象与必要的谎言(3/3)
我们将用‘友国制造’,重新填补市场的空白,让普通民众能继续享受到负担得起的高品质生活!
我们将证明,即使在全球化的浪潮退去之后,友国的工业,依然能够再次闪耀!”
我的声音抑扬顿挫,充满了感染力,仿佛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和实业家。
伊莎贝拉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我。
直到我说完,她才缓缓开口,语气平静,却一针见血:
“听起来很美好,西拉斯。
和那位总统先生提出的‘重建生产体系,振兴友国制造,恢复工业霸权’的口号如出一辙。
但是…”
她的目光扫过那些堆积如山的建材,扫过那些忙碌的工人。
“工业,可不是靠空喊口号就能建立起来的。
按照你手稿里的说法,建立一个能生产你所说的那些高附加值产品的现代化工厂,需要什么?”
她开始用我教给她的逻辑,一条条地反问我:
“你需要土地和厂房——好吧,这个你正在建。
你需要先进的生产设备和自动化流水线——那些东西动辄数千万甚至上亿美元,而且很多核心技术掌握在外国公司手里,在高关税壁垒下,进口成本只会更高。
你需要稳定的、廉价的原材料供应——在全球供应链断裂的情况下,这几乎不可能。
你需要大量的、具备专业技能的、并且愿意接受相对‘廉价’薪酬的高素质工人——在如今这个工会力量强大、人力成本高昂的友国,你从哪里找?
你需要尖端的技术和专利授权——这些都需要持续的研发投入和高昂的授权费用。
还有,维持这一切运转所需要的庞大资金…西拉斯,你告诉我,这些,你从哪里来?”
她的话语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了我那番“宏伟蓝图”华丽的外壳,露出了里面苍白而空洞的现实。
那位总统的振兴计划之所以如同儿戏,正是因为它完全罔顾了这些经济规律和现实制约。
这让我想起了历史上那些同样荒诞的跃进式的改革。
比如某个沙皇试图用强制命令来凭空创造一个现代海军,最终只留下了一堆腐朽的木头和空耗的国库。
看着她那双清澈见底、充满了质疑的眼睛,我忽然笑了。
“伊莎贝拉,伊莎贝拉…”
我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一丝长辈对晚辈的、略带宠溺的“批评”,“你还是太…实际了。
”
“或者说,你的目光,过于聚焦在事情的‘本身’,聚焦在那些所谓的‘客观条件’上了。
”
我走到她面前,目光直视着她的眼睛,声音放低,带着一种近乎蛊惑的魔力:
“你要明白一个道理,我的公主殿下。
在这个世界上,尤其是在人类社会这个复杂的系统中,一件事物是否‘真实存在’,往往并不取决于它本身是否符合物理规律或者经济逻辑,而是取决于…它所产生的影响。
取决于有多少人相信它的存在,并基于这种相信而行动。
”
我抬起手,指向那座巨大的、仍在建设中的仓库:
“这就像…嗯…一个精心绘制的舞台布景。
从观众席看过去,那里有巍峨的城堡,有茂密的森林。
观众们为布景中的故事或哭或笑,他们相信那一刻,那个城堡和森林是‘真实’的。
至于布景后面只是些木板和画布?
这重要吗?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个‘幻象’成功地营造了氛围,传递了情感,影响了观众。
”
我顿了顿,换了一个更贴切的比喻:
“再比如,国王的新衣。
只要所有人都假装能看见那件华丽的衣服,那么,对于整个系统而言,那件‘不存在’的衣服,就具有了真实不虚的影响力——它区分了聪明人和傻瓜,维系了权力的威严。
直到那个说真话的孩子出现之前,‘衣服’就是存在的。
”
我看着伊莎贝拉眼中闪过一丝明悟,继续说道:
“事实上,如你所见,这里的材料,或许只够建完围墙、道路、几栋空壳厂房和一座看起来很气派的办公楼,甚至可能再加一个员工休闲用的篮球场。
我们永远不会在这里真正生产哪怕一部手机,一件家具。
”
“但是,”
我的嘴角勾起一抹狡黠的弧度,“只要这个‘曙光工业园区’的项目正式启动,只要媒体上充斥着我们创造就业、振兴实业的宣传,只要那位豪泽议员在各种场合为我们背书,只要第一批‘员工’穿上崭新的工装走进那座‘厂房’……
那么,在投资者眼中,在官方眼中,在那些急于寻找‘友国制造’替代品的零售商眼中,甚至在那些渴望工作机会的普通民众眼中…这个工业园,它就是真实的,它就是存在的。
”
“一旦它‘存在’了,它就能吸引投资,能获得政府补贴,能接到订单,能雇佣员工…它就能开始‘运作’。
至于我们卖出去的那些‘友国制造’的产品,究竟是在这里生产的,还是…从某个遥远的地方,悄悄运进这些厂房,再贴上新的标签,然后分发出去…”
我没有把话说完,只是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
“那不过是…维系这个‘真实’所必需的,一些小小的、无伤大雅的…后台操作罢了。
”
喜欢西拉斯如是说请大家收藏:()西拉斯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