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神仙十二(3/3)
株,轻者一株。
十年之间,荒坡涌起十万亩杏林,春来如云霞坠地。
杏熟时节,董奉设草仓于林间。
欲买杏者不须钱,但取一筐谷换一筐杏。
偷杏者往往迷途杏林,总有虎啸追至脚边,骇得弃杏奔逃。
某夜少年偷攀杏枝,跌伤困于林间,竟见黄斑巨虎踱来,叼起他抛回大路,地上杏子半颗未少。
更玄妙在杏林深处。
董奉轻叩某树,便有素衣童子捧玉杯奉浆,饮之百病全消。
童子乃杏精所化,根须连着山中龙脉。
永嘉年间兵祸连天,董奉忽闭门户。
邻人窥见满室红光,推门但见素袍悬梁,尸身垂落如熟杏坠枝。
百姓悲泣葬之。
棺木入土时,南昌太乙观的道士惊见天象:白鹤驮着青衫人影,没入观中太乙救苦天尊殿。
香案上赫然多了一卷《太乙丹经》,朱砂符印未干。
次日开棺,唯余青衫裹着十枚杏核。
百姓分而植之,长成十株异杏。
每遇疫病流行,采叶煎汤可活万人。
至今医家称“杏林春暖”,便自董奉始。
原来太乙天尊座前伸向杜燮的手,早化作尘世十万亩杏林;悬壶者深埋黄土的杏核,却在人间岁岁结出慈悲。
4、竹杖通幽
蜀郡李常在四百岁年纪,面貌总停在五十上下。
他行医时有个规矩:病入膏肓者三日可愈,微恙者不过一朝。
百姓视若神明,香火供奉竟延绵十几代人。
这日李常在唤来儿女,庭院里茶烟未散,忽道:“尘缘已尽,当入深山。
”儿女垂泪相送,却见父亲转身走向弟子曾、孔二家,各讨了个十七八岁的少年。
少年家人惶惑不安,到底将孩子送至李家柴门。
月夜霜浓,李常在庭院里青竹沙沙作响。
他将竹杖点在少年眉心:“归家后置杖于榻,切莫言语。
”二少年依言返家,竹杖刚挨着枕席,整个人便如烟消散。
家人惊见他们僵卧床上,探鼻息全无——曾孔两家悲声震天,白幡飘了整条街。
百日后的郫县市集,曾家弟子忽被人拍肩。
回头竟见李常在笑立人潮中,身后跟着本该下葬的两个少年!少年扑进弟子怀里呜咽,袖中滑出给双亲的血书。
待弟子狂奔回城报信,两家发棺验看:棺内青竹杖纹理分明,尸身早化清风。
三十载春秋流转,地肺山樵夫常窥见奇景:李常在溪畔结庐,新娶的采药女在檐下晒白术。
某日山道忽喧嚷,竟是李常在尘世儿女寻来。
老者抚着女儿白发苦笑:“四百年前骨肉,早该作春泥沃野了。
”临别赠新妇一束草药:“此物续命百年,待你白发覆额时,自见归途。
”
新妇独居五十载,发染秋霜那日,忽将草药捣碎洒向山崖。
当夜狂风拔木,有人见巨蟒般的青竹破土疯长,竹梢托着李常在与新妇踏月西去。
断崖处从此生满异竹,病者取竹沥煎服必愈。
樵夫说月圆时伏地倾听,能闻竹根深处有捣药声隐隐相和。
青竹替少年受棺椁之困,替世人承病痛之苦,却从未折断脊梁。
原来长生最深的玄机,不在抗拒黄土,而在如竹虚心——既承得起人间泪雨,也化得作穿云龙吟。
喜欢太平广记白话故事请大家收藏:()太平广记白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