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神仙十四(2/3)
真君乘龙舟穿行云海,本是仙家胜景。
船夫却耐不住好奇,偷窥了云雾中若隐若现的龙身。
刹那间风云翻涌,龙舟一震,竟被弃于庐山紫霄峰顶——真君叹息:“你这一眼,惊走了神龙。
”船夫只得留在绝峰修行,那艘悬于万丈高崖的云舟,船底至今磨擦着峰岩。
真君下庐山,在豫章城遇见个翩翩少年,自称慎郎。
只一番交谈,真君便看穿他骨相里的妖气。
少年刚告辞,真君即对弟子道:“此乃兴风作浪的蛟蜃精!江西水患,皆因它而起。
”蛟精感应到杀机,遁入龙沙洲,幻化成黄牛卧于沙丘。
真君化黑牛直冲而来,牛角相抵,声震四野。
蛟精心怯欲逃,真君掷出飞剑,一道寒光穿透牛腹。
蛟精现出原形,血水漫过洲上石板。
百姓只见许真君剑尖滴落蛟血,却不知那双洞穿妖魅皮囊的眼睛更利——浊世纷扰,多少祸心披着人皮行走?慧眼如剑,专斩皮囊下的孽蛟。
5、画水渡魂
七岁的吴猛夏夜躺卧父母榻边,任由蚊蚋叮咬——他怕驱了蚊虫,反去噬咬双亲。
这份赤子之心,竟是他日后通天彻地之能的根基。
成年后他投奔南海太守鲍靖,得悟道法真谛。
某日欲渡钟陵江,但见烟波浩渺,他却不取舟楫,只以白羽扇凌空画水,踏浪而行,惊煞两岸行人。
其道术之奇,不止于此。
一回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吴猛疾书符咒掷向屋顶。
青鸟衔符振翅而去,须臾风平浪静。
众人惊问,他只道:“南湖有道友遇险呼救,符去救急。
”后访查果如其言。
最令人瞠目者,是武宁县令干庆暴亡三月,尸身腐气弥漫,尚未下葬。
吴猛伏尸痛哭:“县令命不该绝!”言罢竟卧于尸旁。
数日后,腐坏之躯忽有动静,魂魄却嫌恶臭不愿归体。
吴猛以道法强推其魂,硬生生将县令从鬼门关拽回人间。
盛夏停尸百日而复生,腐肉重焕生机,满城皆谓神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世人只见他画水成路、掷符止风、强令还魂,却不知那七岁孩童喂蚊的赤诚,早已贯通幽冥——心念所至,蚊蚋亦知悲悯,何况天地?
6、仙音绝响
万宝常此人,来历不明,却天生一副通晓音律的奇耳,八音六律无师自通。
一日野径独行,忽见十余人华服丽车,麾幢森严,似专候于彼。
宝常欲避,早被召至近前。
为首者道:“天帝知你秉性通音,特命传八音妙理于季世,救将颓之乐。
然正始元声,你尚未彻悟,故遣钧天之官,示你玄微真谛。
”言毕,命他席地而坐。
霎时间,仙乐如天河倾泻,历代宫商、盛衰之音,丝丝缕缕汇入耳中,直透心魂。
宝常神凝意守,尽数刻印灵台。
待仙踪杳然,回神已在家中,竟过去五日。
自此,人间凡响,在他耳中皆如庖丁解牛,脉络分明。
最是平常饭食间,无琴无瑟,他信手取碗碟杯箸,竹筷轻叩,叮咚错落。
粗陶糙器竟自成宫商,清越如金石,婉转似丝竹,满座惊为天人。
他遍历北周、隋代,才高天妒,始终落魄不沾官袍。
隋开皇初年,沛国公郑译新定礼乐,献于文帝。
文帝召宝常问其优劣。
宝常聆听片刻,眉峰深锁:“此亡国之音,哀怨浮靡,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