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交付“龙芯”,算力瓶颈(2/3)
话,何强长舒一口气,紧绷神经放松下来。
他靠椅背,闭上眼睛。
成了!
与国家力量战略捆绑,彻底稳固!
军方信任雪中送炭。
很快,智核科技巨峡市研发中心秘密接入独立、加密、功率上不封顶的专用供电线路,解决能源后顾之忧。
标注“SS级绝密”的未来五年战略级特殊材料长期供应清单和保密渠道对接方案,悄然送达。
国内后顾之忧基本解除。
同时,太平洋另一端,起源岛基地建设进入高速阶段。
各种工程设备租用和物资运输海关便利,加上何强巨额资金注入,国有大型基建集团如同打了鸡血。
数千名签保密协议的顶尖工程师和工人挥洒汗水,按照“天枢”V1.0优化设计的施工蓝图,改造火山岛。
何强购买改装二手湾流G550公务机,增加超远航程油箱,强化机身结构,加装军用加密通讯和电子对抗吊舱,喷涂雷达红外吸波涂层,打造安全隐蔽往返两岸的“空中堡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时间来到2007年初,起源岛地下主体工程即将完工封顶。
何强暂时放下基地建设远程监控,将注意力转向真正渴望的领域——核能研究。
他召集新加入的核物理专家宋教授。
宋教授是国内享有盛誉的资深学者,负责协助管理实验室常规物理研究和设备维护。
“宋教授,”何强指着屏幕公开文献,“目前主流可控核聚变研究路线,比如托卡马克和仿星器,工程实现主要障碍非常明显。
”
宋教授点头,扶眼镜:“是的,何总。
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约束效率和稳定性是大难题,仿星器结构复杂,建造维护成本极高。
惯性约束能量投入产出比不理想。
这些都是公开挑战。
”
“正是如此。
”
何强眼睛闪烁光芒,内心飞速运转基于超前知识的构想,但未透露分毫。
“这些是已知难题。
要真正实现小型化、高效率可控聚变,恐怕需要完全不同思路,以及……无法想象的计算量来验证哪怕一丝微小可能性。
”
宋教授深以为然,面露难色:“理论上或许存在无数种可能,但从头验证全新、未经验证的复杂模型,计算量恐怕是天文数字。
即便现有‘天枢’全力运转——恐怕难以在可接受时间内完成。
更何况,这种级别模拟,对硬件稳定性要求极高。
”
“我明白。
”
何强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坚决,“但总要试试看。
”
他没再解释,只安排宋教授负责确保实验室外部环境绝对稳定和物理层面支持保障。
随
后,他独自一人,锁上核心实验室厚重隔离门。
隔绝外界干扰,何强将全部心神投入核能研究浩瀚宇宙。
军方提供的“无限电力”让“天枢”V1.0火力全开。
他深入理论储备和小型化设计研究可控核裂变,作为可靠备选能源方案和技术积累。
这项工作相对成熟,进展顺利。
然后,他将目光投向终极目标——可控核聚变!
他启动“天枢”,对全球网络进行更深更广信息搜集,目标直指所有与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高温高压材料科学、反应堆工程设计相关的最前沿、甚至部分未公开加密数据库。
海量数据下载、整理、输入“核心推演”模块。
何强结合超越时代物理学知识和“嫦娥核心算法”强大模式识别、关联分析能力,疯狂构建、验证、迭代各种可能聚变反应堆模型。
托卡马克、仿星器、磁镜、箍缩……各种现有理论模型在他脑海和“天枢”虚拟空间不断碰撞演化,最终一一否决或标记为“效率不足”
。
他要的,是真正小型化、稳定运行、能量增益足够高的设计。
他废寝忘食推导复杂磁流体力学方程,模拟上亿度等离子体湍流行为,计算中子与材料相互作用截面……精神力高度集中,通过神经接口与“天枢”紧密连接,引导庞大计算流。
“警告,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