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名动乡梓与暗流渐起(1/2)
试验田里的番薯获得了意想不到的丰收。
虽然种植面积有限,但扒开土层后那累累的硕果,以及远超粟麦的产量,让参与试种的几户流民欣喜若狂。
烤番薯那香甜软糯的口感,更是迅速征服了孩子们的味蕾,进而影响了持观望态度的大人们。
周老丈在亲自品尝并确认食用后并无不适后,终于捻着胡须,对林川说了句:“后生可畏,此物……或真是天赐救荒之宝。
”
实实在在的收获,比任何言语都具有说服力。
破庙流民群体内部对番薯的抵触情绪大为减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林川讨要薯秧,在力所能及的地方扩种。
林川趁热打铁,将番薯的储藏方法(窖藏)、加工方式(制薯干、磨粉)也一并传授,旨在最大限度地利用这宝贵的粮食。
这番动静,不可避免地传到了更远的地方。
先是附近村落里的农民,好奇地前来打听这“亩产数十石”的稀罕物。
当看到流民们真的在食用那种状似树根的东西,并且气色确实比以往好了不少时,怀疑变成了将信将疑。
一些胆大或家中实在困难的农户,也开始尝试用少量的粮食或物品,向流民交换薯秧。
林川的名字,连同“番薯”和“破庙义学”,逐渐在肤施县乃至更广的范围内流传开来。
这一次,不再仅仅是“聪慧的少年”或者“与官府周旋的能人”,更增添了“带来高产作物”的“善人”色彩。
这种民间声望的积累,无形中成为一种保护伞,也让之前结下的仇家(如赵德柱等人)暂时不敢轻举妄动。
这一日,张溥再次来访,这次他的神情比以往更加凝重,也带着几分激赏。
“小友,你此番试种番薯成功,活人甚众,功德无量。
”张溥开门见山,“如今你的名声,已不止于流民之间。
县尊李大人对此亦有所闻,颇为称许。
甚至……西安府方面,也有了些许风声。
”
林川心中微动,知道这意味着自己开始进入更高层级视野,福祸难料。
张溥压低了声音:“然,福兮祸之所伏。
你名声愈显,便愈会触动某些人的利益。
县衙之内,并非铁板一块。
此前清奸细案,虽揪出一人,焉知没有同党怀恨在心?此外,番薯若真的大面积推广,粮价必然波动,那些囤积居奇的大户,会作何想?”
林川点头,这些潜在的风险,他已有考量。
“多谢先生提醒。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