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龙归深渊,血雨惊雷(下)(2/3)
,“张玉将军已有密信传来!”
朱棣霍然睁开双眼!精光暴射!
“念!”
“是!”朱能的声音带着压抑的兴奋,清晰地传入车厢,“‘西山枫叶,红遍层林!甲字预案,已悉数启动!山中炉火,日夜不息!’”
西山枫叶,红遍层林!甲字预案,悉数启动!山中炉火,日夜不息!
每一个字,都像一记重锤,狠狠敲打在朱棣的心坎上!张玉的密报,意味着道衍第二策“暗铸锋镝”已在北平秘密展开!那西山深处的工坊,炉火已经点燃!打造未来破南京坚城之利器的行动,已然启动!
一股难以言喻的灼热感瞬间驱散了车厢内所有的寒意!朱棣的嘴角,极其细微地向上勾起一个冰冷的弧度。
“很好!”他沉声道,眼中寒芒更盛,“传信张玉:‘北地风寒,守好炉火,莫要…熄了!’”
“是!”朱能的声音铿锵有力。
车驾毫不停留,如同离弦之箭,冲过龙江驿,继续向北疾驰。
应天城那巨大的、被雨幕笼罩的轮廓,在后视的视野中迅速模糊、缩小,最终彻底消失在灰蒙蒙的地平线下。
雨,似乎小了些,但寒意更浓。
车驾沿着官道一路向北,地势渐高,风也愈发凛冽刺骨。
沿途所见,深秋的萧瑟更加触目惊心。
田野荒芜,村庄凋敝,流民的身影如同幽灵,在道路两旁瑟缩。
衣衫褴褛的妇人抱着骨瘦如柴、啼哭不止的婴孩;白发苍苍的老者拄着木棍,茫然地望着疾驰而过的车驾,浑浊的眼中只剩下麻木的绝望。
偶尔可见被雨水冲垮的简陋窝棚,以及路边被草草掩埋的、被野狗刨开的薄土下露出的森森白骨…
朱棣的目光冷冷地扫过车窗外这一幕幕人间惨剧。
道衍第五策“造势于野,收拢民心”清晰地在他脑海中浮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能。
”他声音平静无波,听不出丝毫情绪。
“末将在!”
“传令北平长史司。
”朱棣的声音如同在陈述一件最平常不过的公务,“自即日起,凡入我燕藩境内流民,于北平府各州县设粥厂、草棚安置。
着令地方官吏,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另,免去北平府及周边卫所明年三成秋赋。
王府属官及护卫军士,敢有侵扰地方、盘剥百姓者…斩立决!”最后三个字,带着一股森然的杀伐之气!
“末将领命!”朱能心中一凛,旋即涌起一股敬意。
殿下此举,正是收拢人心、夯实根基的开始!
车驾继续前行,越往北,天气愈发恶劣。
凄风冷雨渐渐变成了细碎的冰粒子,噼里啪啦地砸在车篷上。
官道也变得泥泞不堪,车行艰难。
当巍峨连绵的燕山山脉如同沉睡的黑色巨龙出现在北方天际时,车驾终于抵达了北疆重镇——居庸关!
巨大的关城在阴沉的雨雪天气中更显雄浑苍凉。
斑驳的城墙如同饱经风霜的老者,沉默地扼守着这条沟通塞内外的咽喉要道。
城楼上,“明”字大旗和“燕”字王旗在凛冽的北风中猎猎翻卷,发出沉闷的声响。
守关的士兵身披厚重的棉甲,盔缨和肩甲上凝结着白霜,如同一个个沉默的雪人,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