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霜刃初试,暗涌惊涛(2/3)
“还有,”朱棣的目光终于从文牒上抬起,落在朱能脸上,眼神幽深,“‘内结腹心’一事,进展如何?”道衍第三策的核心,便是将触角伸入帝国的心脏——南京。
朱能神色一凛,从怀中取出另一张更小、更薄的纸条,双手呈上:“启禀殿下,第一批‘商队’已分批潜入南京。
按道衍大师所给名录,已初步接触目标。
”
朱棣接过纸条,展开。
上面是几行极其简略的代号和初步评语:
“黄门‘鹧鸪’:贪财,惧死,可用重金,已纳投名状。
”
“东宫旧属‘孤雁’:郁郁不得志,怨望颇深,尤恨齐泰,可诱之以利,许之以位。
”
“朵颜使‘苍狼’:桀骜,重利轻义,需以厚礼结其欢心,再图后续。
”
寥寥数语,却勾勒出一条条隐秘而致命的暗线,直指南京城最核心的角落。
朱棣的目光在“鹧鸪”和“孤雁”上停留片刻。
宦官与失意旧臣,是宫廷政变中最常见也最有效的棋子。
至于朵颜三卫…他脑海中浮现出那些塞外剽悍骑兵的身影,以及他们如同狼群般贪婪冰冷的眼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告诉南京的人,”朱棣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冷酷,“‘鹧鸪’所求,加倍予之!务必令其成为孤在宫中的眼睛和耳朵!‘孤雁’处,投其所好,齐泰、黄子澄之流,正是孤将来要‘靖’之‘难’!允诺他,他日功成,东宫旧属,当以他为尊!至于‘苍狼’…”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厉芒,“厚礼照给,但盟誓之事,暂缓。
塞外胡虏,反复无常,非有万全把握或致命诱惑,不可轻托腹心!命人继续接触朵颜其他实权首领,多方下注!”
“末将明白!”朱能肃然应道。
就在这时,书房外传来一阵极轻微却略显急促的脚步声,停在门外。
一个刻意压低、带着惶恐的女声响起:“启禀殿下,王妃…王妃遣奴婢来问,殿下可曾用过晚膳?王妃亲手熬了参汤…”
是徐妙云身边的贴身侍女。
朱棣眉头几不可察地微微一蹙。
徐妙云…他的正妃,魏国公徐辉祖的亲妹。
自南京奔丧归来后,这位素来温婉聪慧的王妃,似乎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沉默和…探究。
她不再像从前那样,带着温煦的笑意询问他军务的辛劳,而是将关切掩藏在参汤和嘘寒问暖之下,那双秋水般的眼眸深处,偶尔会闪过一丝让朱棣都感到心悸的、洞悉般的忧虑。
她似乎察觉到了什么,那在南京灵堂上泣血捶棺的丈夫,与眼前这位沉静如渊、眸底却燃烧着冰焰的燕王,仿佛割裂成了两个人。
“告诉王妃,孤尚有要务,参汤…稍后再用。
”朱棣的声音恢复了惯常的温和,却带着一丝不容打扰的疏离。
“是…”门外的侍女似乎还想说什么,终究没敢再言,脚步声轻轻远去。
书房内重归寂静。
朱能垂手侍立,眼观鼻,鼻观心。
朱棣的目光重新落回书案,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紫檀木光滑冰凉的边缘。
徐妙云的敏感,如同一根微小的刺,提醒着他伪装下的裂痕。
道衍的十策如同精密的齿轮,正在他意志的驱动下缓缓啮合转动,任何一丝意外的扰动,都可能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
“报——!”一声刻意压低的急报声打破了沉寂。
一名身着王府亲卫服饰、风尘仆仆的汉子被引入书房,他脸上带着长途奔波的疲惫,眼中却燃烧着兴奋的光芒。
他单膝跪地,从贴身处取出一枚蜡丸,双手高举过头:“殿下!南京‘鹧鸪’急报!”
朱棣精神一振!朱能立刻上前接过蜡丸,捏碎,取出里面卷得极紧的纸条,迅速呈给朱棣。
朱棣展开纸条,目光如电扫过。
纸条上的字迹潦草而急促,显然书写者处于极度的紧张和兴奋之中:
“秦王监国,刚愎日甚!为立储事,于乾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