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三臣初议:萧规曹随稳乾坤(2/3)
石子,意图在平静的水面下搅动波澜。
他特意提到李广利旧部,看似为国分忧,实则暗藏机锋——李广利乃武帝宠将,其旧部盘根错节,安抚还是清洗,牵涉甚广。
此举既可试探霍光对军中势力的态度,又能为他这位左将军在边军体系中安插人手、收揽人心提供名正言顺的契机。
他说话时气息沉稳,目光灼灼地盯着霍光,仿佛一片赤诚。
金日磾坐在上官桀对面,一直沉默着。
他身形魁梧,面容忠厚,浓眉下一双眼睛深邃而平静,带着一种历经沧桑后的包容与悲悯。
他身着深褐色文官常服,双手交叠置于案上,指腹带着常年握笔留下的薄茧。
听着霍光“萧规曹随”的定调,他缓缓颔首,目光中流露出深切的认同。
当上官桀慷慨激昂地提出抚慰边将时,金日磾的眉头却不易察觉地轻轻蹙了一下。
他没有立刻反驳,只是将目光投向舆图上标注着“关东”的大片区域,那里是帝国腹心,也是桑弘羊盐铁专卖、均输平准等政策施行最广、争议也最大的地方。
“大将军所定‘稳’字要诀,金磾深以为然。
”金日磾的声音低沉浑厚,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沉稳力量。
他缓缓开口,语速不快,字字清晰。
“边军安抚,固是必要。
然则,”他话锋一转,目光从舆图上抬起,温和却坚定地看向霍光,“关东诸郡,去岁大水,今春又遇蝗灾。
桑大夫之策,为国聚财,功在社稷。
然值此灾年,苛捐杂税若再循旧例,恐伤民生根本,动摇国本之‘稳’。
”他顿了顿,手指在舆图上几个受灾严重的郡县位置轻轻划过。
“当此之时,是否可斟酌损益?或暂缓部分郡国盐铁之贡,或调拨均输之粮优先赈济灾民?‘萧规曹随’,乃循先帝治国之大法,然法度之外,亦需体察时艰,存恤民之心。
”
金日磾的话,如同温润的玉石,不疾不徐,却直指核心。
他没有直接反对上官桀的提议,却将话题引向了更根本、也更棘手的民生问题。
他提到了桑弘羊的功绩,也点明了其政策在灾年的残酷性,更提出了具体的、需要打破部分“旧规”的赈济建议。
这既是对霍光“稳定”方针的补充,也是对上官桀过于侧重军务、忽视民瘼的无声提醒。
他说话时,目光始终带着一种深沉的忧虑,仿佛能看到千里之外灾民嗷嗷待哺的景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霍光端坐不动,如同风暴中心的礁石。
他深邃的目光在舆图上游移,从北疆烽燧移到关东受灾的郡县,又从郡县移回长安。
上官桀的“安边策”带着武人特有的锐气和对军权的敏感,金日磾的“恤民论”则饱含着文臣的仁厚与对根基的担忧。
两股无形的力量,在这张舆图之上,在这小小的议政室内,无声地碰撞、交锋。
烛火跳跃着,将霍光的身影拉长,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