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诸葛世衡(2/3)
是穿越前后世的192公分,眼前之人却只有七尺有余。
不但年龄对不上,外貌也对不上,身高就更对不上了。
这个时候诸葛亮的那个从弟诸葛诞现在应该还在琅琊吧,再加上诸葛亮兄弟幼时随叔父诸葛玄先生到了豫章;而后诸葛玄因与刘表交厚,又辗转到了荆州依附刘表,所以诸葛亮兄弟又跟着诸葛玄到了荆州。
在诸葛玄身故之后诸葛亮兄弟二人才躬耕于隆中,那眼前之人大概率就是诸葛瑾和诸葛亮三兄弟之中最小的那个兄弟,他们二人的亲弟弟—诸葛均。
想明白其中前前后后的关键,林铤心里跟就跟明镜似的,但面上还得假装像大感好奇的样子道:“哦?不知汝是何人?令兄又是何人啊?哪些言论与我之言论相合?为何我从未听过呢?”
这白衣男子诸葛均见林铤并没有要责怪自己的意思心中也是暗暗松了一口气便回答道:“在下诸葛均,字世衡,琅琊人士;家兄名曰诸葛亮,字孔明,那是学生之二兄;先生未曾听过我等亦是正常,学生与家兄现躬耕于隆中。
家兄曾在隆中言当今天下之势分天时、地利、人和也,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今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乃地利也。
”(诸葛均[查询资料显示生卒年不详,根据作者推算史书记载诸葛均比诸葛亮小六岁,而诸葛亮是汉灵帝光和四年出生,也就是公元181年出生,由此作者推算出诸葛均是汉灵帝中平四年出生的,也就是公元187年出生],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诸葛珪之子。
三国时东吴大将军诸葛瑾、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弟。
在蜀汉官至长水校尉。
诸葛均在史书中存在感较低,可能因其早年隐居、后期官职不高,导致史料记载疏漏。
其表字若存在,或与“均”字含义相关[如“平仲”“世衡”等常见字组合],但无实证支持。
因为文中需要,便择其一而用之。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林铤听完诸葛均所言后心道:“诸葛亮是在刘备第三次去隆中茅庐拜访时才作出的《隆中对》,也就是公元207-208年所作的,距离现在也还有好几年呢。
再加上目前很多历史事件的进程要么不是还没走完,要么就是还没开始,所以诸葛亮在这时候只能凭借现下的天下大势的进展和目前有限讯息再结合自己观点去分析品评现下的天下大势,准确性也还挺高的。
不过诸葛亮也够厉害的,在这么有限的信息里就能分析相对准确的天下大势走向;反观自己则是拥有往后一两千年的知识、见识和准确的知道历史的走向,相当于是让自己拥有了造物主的视角,所以才可以这么肆无忌惮的侃侃而谈的品评天下大势。
”
“合着诸葛亮你这老小子这个时候就在打窝、下饵准备钓鱼了!”林铤这时才反应过来。
“确实,令兄所言和我之言论观点上极为相似,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林铤内心挺尴尬的,但面上一片淡然的道。
诸葛均闻言大喜道:“然也!家兄定然也很想结交像先生这样的英杰!”
林铤这下是真老脸一红了,剽窃别人还没做出来的东西就算了,关键是自己还卖弄给对方的亲弟弟……………………关键对方还是个孩子啊………………………自己怎么下得去手去忽悠的………………………这下好了,直接把孩子给忽悠瘸了。
现在诸葛均看自己仿佛满眼都有小星星一般,非得觉得自己是和他二哥诸葛亮一个等级的选手,搞不好甚至还强于诸葛孔明。
稍稍调整了一下自己的状态林铤便又假装若无其事的厚颜邀请道:“既是如此,世衡可愿与我等共饮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