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威压内堂,镇服许攸(2/3)
,或已彻底倒向董卓,或已被公孙瓒吞并。
我等偏安渤海一隅,是打算做公孙瓒的附庸,还是董卓的藩属?”
许攸一时语塞,脸涨得通红:“这……未免危言耸听!韩馥暗弱,岂有胆量……”
“正因其暗弱,才易被他人操控!”袁绍声音陡然提高了几分,虽未怒喝,却自有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散发开来,“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一道诏书,便可令韩馥截断我等粮道,甚至发兵来攻!公孙瓒虎视河北,岂容我等从容发展?届时前有强敌,后无退路,子远,莫非欲使我等成为瓮中之鳖?”
他一步踏前,逼近许攸,目光如炬:“兵者,诡道也。
名分固然重要,然时机更为关键!此刻董卓初定洛阳,人心未附,公孙瓒北有刘虞牵制,皆无力全力干预冀州。
此乃天赐良机,岂能因循守旧,坐失良机?”
他不再看许攸,转而面向厅内所有人,声音朗朗,如同在发布宣言:“冀州,带甲百万,谷支十年。
袁本初志在天下,岂能甘心于一渤海小郡?韩馥暗弱,不能守此基业,此正为我等所设!我已遣使联络耿武、关纯,此二人久不满韩馥庸碌,正是内应。
我等以迅雷之势入主邺城,则冀州顷刻可定!届时,北可拒公孙,南可抗董卓,西可图并州,大业可成!”
这一番话,格局宏大,思路清晰,对时机的把握更是精准无比。
不仅颜良、文丑等武将听得热血沸腾,连卢植和皇甫嵩也微微颔首,眼中露出赞许之色。
他们原本对袁绍滞留河内也有疑虑,此刻方知这位年轻的领袖胸中自有沟壑。
许攸被驳得哑口无言,脸上青一阵白一阵。
他擅长奇谋诡计,对大局和时势的把握却远不及此刻的袁绍。
更让他心惊的是,袁绍何时有了如此深沉的心机和果决的判断力?这与他在洛阳时认识的袁本初,简直判若两人。
许攸心中羞恼交加,一股邪火冲上头顶,竟有些口不择言:“即便计划可行,然联络韩馥部下,行此……此近乎叛逆之事,若事机不密,我等皆死无葬身之地!本初公此举,是否太过行险?岂不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话已近乎指责主公决策轻率,厅内气氛瞬间降至冰点。
颜良的手按上了剑柄,文丑也怒视许攸。
卢植忍不住轻咳一声,欲出言缓和。
袁绍却笑了,那笑容冰冷,带着一丝嘲讽。
“叛逆?”他重复着这个词,目光锐利如刀,直刺许攸,“子远,莫非忘了洛阳宫中,我直面董卓之时?董卓废立皇帝,屠戮大臣,祸乱朝纲,此乃国贼!我等联络忠义之士,欲取冀州之地,为的是汇聚力量,讨伐国贼,匡扶汉室!此乃大忠大义,何来‘叛逆’之说!”
他声如洪钟,每一个字都敲打在众人心坎上,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
“至于行险?”袁绍语气一转,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