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血洗宫阙,义救忠良(1/3)
让我们将时间的指针,拨回到袁绍星夜奔曹之前,拨回到那个决定洛阳命运、也决定他自身命运起始的夜晚。
洛阳,南宫。
冲天的火光将黑夜映照得如同白昼,浓烟滚滚,遮蔽了星辰。
曾经庄严肃穆的汉家宫阙,此刻已沦为修罗屠场。
喊杀声、兵刃碰撞声、垂死哀嚎声、宫殿燃烧的噼啪声……交织成一曲帝国崩塌的悲怆交响。
袁绍顶盔贯甲,手持利剑,立于嘉德殿前的高阶之上。
他身后,是忠心耿耿的颜良、文丑,以及数百名追随他的袁氏门生、家兵部曲。
鲜血染红了他的战袍,但那并非他的血,而是负隅顽抗的宦官及其党羽的。
就在数个时辰前,大将军何进被张让、段珪等宦官诱杀于嘉德殿。
消息传出,袁绍与袁术、曹操等人当机立断,率兵攻入皇宫,剿杀宦官。
历史似乎正沿着它既定的轨迹滑行,但只有袁绍自己知道,他此刻的每一个决定,都在试图将这轨迹扳向另一个方向。
“本初!北宫方向火起,疑似张让等人挟持陛下与陈留王从复道逃走了!”曹操一身血污,快步奔来,语气急促,眼中既有杀戮的赤红,也有对天子安危的深切忧虑。
袁绍心中雪亮,他知道这是历史的关键节点。
按照原本的轨迹,他与袁术在宫中大肆杀戮宦官(甚至波及无须者)后,将对天子行踪反应迟缓,最终让董卓捡了最大的便宜。
“孟德,你与公路(袁术)继续清剿宫中残余,务必确保宫禁安全,不得使乱兵波及无辜!”袁绍的声音在嘈杂的战场上异常清晰,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颜良、文丑,随我来!我们去救该救之人!”
曹操一愣:“本初,陛下他……”
“陛下自有公侯去救,但有些忠良之士,若不及早施以援手,必死于乱军或日后董卓之手!”袁绍打断他,目光扫过一片混乱的皇宫,“他们的价值,不亚于一时之虚名!”
他口中的“虚名”,指的是率先找到天子的功劳。
曹操目光一闪,似乎明白了什么,重重点头:“好!此处交予我与公路!”
袁绍不再多言,率领颜良、文丑及一队精锐,脱离主战场,如同一条灵活的蛟龙,切入烈焰与鲜血构成的迷宫。
“主公,我等先去何处?”文丑一边挥刀劈开一个试图阻拦的惊慌宦官,一边大声问道。
在他和颜良看来,此刻最紧要的自然是找到皇帝。
袁绍脚步不停,头脑飞速运转,凭借着历史先知与袁绍本尊的记忆,快速筛选着目标。
“去东观!然后是兰台!”袁绍毫不犹豫地下令。
颜良、文丑相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不解。
东观是宫中藏书和学者校书之处,兰台是档案典籍库,去这些地方做什么?救人难道不该去大臣们居住的官署或府邸吗?
但他们没有多问,只是忠实地执行命令,用刀剑为袁绍开辟道路。
一行人穿过燃烧的廊庑,越过倒伏的尸体,首先抵达东观。
这里相对僻静,但火势正在蔓延,已有几处偏殿燃起。
一些太监和乱兵正在趁火打劫,抢夺珍贵的典籍和器物。
“住手!”袁绍一声怒喝,“妄动国家典籍者,斩!”
颜良、文丑如猛虎入羊群,瞬间将那几个乱兵砍翻。
袁绍径直闯入主殿,只见一个身着博士服饰、头发花白的老者,正不顾危险地指挥着几个年轻文吏,拼命将一捆捆竹简、绢帛搬往安全处。
“蔡公!”袁绍认出此人,正是当代大儒、左中郎将蔡邕。
蔡邕学问渊博,精通音律、书法,是天下士人的楷模,历史上因董卓胁迫而入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