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血洗宫阙,义救忠良(3/3)
济天下苍生!”
华佗与张仲景对视一眼,都看到对方眼中的惊讶与感动。
他们只是医者,在这等皇权倾轧、兵灾连结的时刻,何曾想过会有一位声名显赫的司隶校尉,亲自率兵来救?
华佗叹道:“将军拳拳之心,老朽感佩。
只是这署中还有诸多病患……”
“能带走的,尽力带走!所需药材,尽力携带!”袁绍毫不犹豫,“我派兵协助二位!时间紧迫,请速决断!”
张仲景拱手道:“将军既以苍生为念,岂敢不从命?愿随将军离去。
”
华佗也终于点头:“也罢,就依将军。
”
就在袁绍安排士兵协助太医署转移人员和物资时,文丑再次来报:“主公,发现一群西园军旧部,护着几位女眷,被乱军围在永巷附近,情况危急!”
袁绍眉头一皱:“女眷?何人?”
“似乎是……已故大将军何进的部属,护着的可能是其家眷。
”
何进的家眷!袁绍心中一动。
何进虽死,但其旧部在军中仍有影响力。
若能救下其家眷,不仅能彰显仁义,更能间接收拢一部分何进旧部的人心。
这笔政治账,非常划算。
“颜良,你在此护卫蔡公、荀侍郎及两位神医转移!文丑,随我去永巷!”
当袁绍率军赶到永巷时,只见数十名何进旧部正结阵苦苦支撑,抵挡着不知是宦官党羽还是趁乱劫掠的溃兵的进攻。
阵中,几位女眷惊恐万分,其中一位气质不凡的年轻妇人,怀中紧紧抱着一个孩童,正是何进的儿媳尹氏与其幼子何晏(历史上被曹操收养,后成为玄学名士)。
“杀!”袁绍毫不犹豫,挥剑下令。
文丑一马当先,如猛虎下山,瞬间冲垮了乱军的阵型。
袁绍的亲兵也奋勇砍杀,很快解了围。
尹氏惊魂未定,在侍女的搀扶下上前行礼:“多谢将军救命之恩!未亡人尹氏,没齿难忘!”
“夫人不必多礼。
”袁绍虚扶一下,“何公为国捐躯,绍救援来迟,已是惭愧。
此地不宜久留,请夫人速随我部出宫。
”
尹氏感激涕零,连连称谢。
当袁绍带着这支由大儒、谋士、神医、前大将军家眷以及大量典籍图册组成的特殊队伍,汇合了抢救出来的部分太医署人员,浩浩荡荡向宫外转移时,东方已现出鱼肚白。
回首望去,南宫的火光依旧炽烈,但袁绍的心中却充满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感。
他没有去追逐那挟持天子仓皇北去的宦官队伍,因为他知道那注定是徒劳,且会过早与董卓正面冲突。
但他此行收获之丰,远超想象。
他救下的不是虚名,而是活生生的人才,是文化的传承,是未来的希望,是收揽人心的资本。
蔡邕代表文脉与清议,荀攸代表智谋与颍川士族,华佗张仲景代表生命与健康,何进家眷代表旧部人心,那些图籍档案则代表未来的情报与统治基础。
“主公,我等现在去往何处?”颜良问道。
袁绍望向北方的天空,语气坚定:“出城,回营,整军,北上河内!”
他改变了洛阳宫阙之夜的剧本。
他没有像历史上那样,仅仅作为一个杀戮者或无奈的逃亡者离开。
他以救赎者的姿态,从血与火中,为未来播下了更多的种子。
这一步棋,看似放弃了眼前的虚名,却为未来的霸业,奠定了最坚实的几块基石。
血洗宫阙,是乱世的无奈;义救忠良,则是王者的远见。
这洛阳的最后一夜,属于他袁本初的传奇,才刚刚开始。
喜欢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请大家收藏:()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