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弃如敝履,果断离京(2/3)
匡扶社稷之秋!我袁本初世受皇恩,位列三公之后,岂能只图一郡之安,坐视国贼猖獗?!”
这一问,气势磅礴,直接将个人的前途拔高到了天下兴亡的层面,让不少原本只想着安稳的部属面露愧色,也感到一阵热血上涌。
“然则,主公,无根之木如何参天?无源之水如何长流?渤海虽小,终是一块根基啊!”许攸争辩道,他并非反对大业,只是更看重实际的起点。
“子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袁绍毫不客气,言辞犀利,“尔等只看到渤海郡守的名分,却看不到这名分背后的陷阱与这天下的大势!”
他不再给众人插话的机会,开始条分缕析,展现他超越时代的洞察力:
“其一,董卓岂是善辈?我今日与他公然对峙,他迫于形势放我离开,心中岂无芥蒂?我若乖乖前往渤海,在他的势力范围内,他一道诏书,便可斥我为叛逆,令我进退失据!届时,我等是束手就擒,还是再度流亡?”
“其二,渤海郡小民贫,北有公孙瓒虎视眈眈,此人野心勃勃,岂容我在他卧榻之旁酣睡?南有冀州牧韩馥,此人虽暗弱,但占据大义名分,若受董卓或公孙瓒挑唆,断我粮道,困我于渤海,我等如何自处?难道要如瓮中之鳖,坐以待毙?”
“其三,亦是关键!”袁绍手指猛地指向西北方向,“我等真正的根基,不在渤海,而在河内,在并州,在整个河北!河内郡守王匡,与我袁氏有旧,可暂为依托。
并州民风彪悍,盛产良马精兵,且远离董卓直接兵锋!冀州韩馥,暗弱无能,坐拥钱粮甲兵之利而不能用,此乃天赐于我等的基业!”
他这番分析,如同拨云见日,将渤海郡的潜在危机和河北之地的广阔前景剖析得淋漓尽致。
不仅考虑了军事地理,更考虑了政治博弈和人心向背。
荀攸眼中精光闪动,忍不住开口:“明公之意,是暂驻河内,联结四方,西望洛阳董卓动向,北图冀州、并州?此乃高屋建瓴之策!避实就虚,以待天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然也!”袁绍赞许地看了荀攸一眼,“河内进可攻,退可守,联络四方极为便利。
我等在此,既可观望洛阳局势,结交关东义士,又可暗中布局冀州、并州。
待董卓恶行昭彰,天下共愤之时,便是我等振臂一呼,联合四方义兵,共讨国贼之日!届时,凭借河北之地利、人和,何愁大业不成?何必急于投入渤海那个死地?”
他再次看向许攸,语气放缓但依旧坚定:“子远,争天下如对弈,不可只看眼前一步。
渤海如一子,弃之并不可惜,若能以此换来全局主动,何乐而不为?我等要做的,是执棋之人,而非被人操控的棋子!”
许攸张了张嘴,最终无言以对,深深一揖:“主公深谋远虑,攸……不及也!愿听主公号令!”他彻底被袁绍的战略眼光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