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计定乾坤,谋士献策(1/3)
邺城,冀州州牧府。
昔日韩馥治事的大堂,如今已悄然换了一番气象。
象征着袁氏身份的器物被恭敬地摆放出来,虽未大肆铺张,但一种新的、更为凝练肃穆的氛围已然形成。
袁绍端坐于主位之上,身下是韩馥曾坐过的席位,却仿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威严。
堂下,文武分列左右。
左侧以颜良、文丑为首,新近明确表示归附的麴义亦位列其中,武人气息凛然;右侧则文臣济济,荀攸、许攸、郭图自是核心,而原冀州别驾关纯、军司马耿武、以及被袁绍特意请来的审配、沮授等人也赫然在列。
这既是袁绍现有核心班底的一次齐聚,也是他对冀州旧臣的一次姿态明确的接纳与安抚。
袁绍目光平和地扫过堂下众人,无论是追随他出洛阳、经河内的旧部,还是新近归附的冀州俊杰,在他眼中,此刻皆是他未来宏图大业的基石。
“绍,蒙韩文节信赖,诸位贤达不弃,得掌冀州,心中常怀惕厉。
”袁绍开口,声音沉稳,打破了堂内的寂静,“然,得州易,治州难;保境易,开拓难。
今董卓窃据京师,公孙瓒虎视北疆,天下群雄并起,局势波谲云诡。
我等既居此位,当思进取,而非偏安。
今日召集诸位,便是要议一议,我等今后,该当何去何从?这冀州,乃至这天下,该如何去争?”
他没有沉浸在夺取冀州的喜悦中,而是直接将议题拔高到了争夺天下的战略层面,这份清醒与雄心,让在座众人,尤其是新附的审配、沮授等人,心中不由一凛,随即涌起一股参与大时代的激动。
袁绍的问题,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堂下顿时议论纷纷。
片刻后,郭图率先出列,他新投不久,又主笔檄文、书信,颇受重视,此刻意气风发,朗声陈策:
“主公!图以为,当务之急,乃是以雷霆之势,巩固河北,速定四方!”他走到堂中悬挂的巨幅地图前,手指快速点过几个关键位置,“主公既得冀州,名望无两,兵精粮足,正当趁势而上!可一面遣一上将,北向击公孙瓒,即便不能尽灭其军,也需夺回中山、常山等郡,将防线推至易水,解除北顾之忧;另一面,主公可亲提大军,西入并州,并州地广人稀,刺史丁原已死(注:此时间点丁原已死于吕布之手),各部纷争,取之易如反掌!得并州,则可得良马,增铁骑,更无西顾之忧!届时,主公坐拥冀、并,背靠太行,虎视天下,何愁大业不成?”
郭图之策,核心在于“快”与“扩”,趁着声威正盛,迅速扩张地盘,打造一个稳固的河北基本盘。
此策听起来气势磅礴,颇合颜良、文丑等武将胃口,两人眼中都露出兴奋之色。
然而,郭图话音刚落,许攸便出列反驳,他阴阳一笑:“公则之策,未免操之过急,近乎行险!”他转向袁绍,躬身道,“主公,攸以为不然。
我军虽得冀州,然毕竟初来乍到,韩文节旧部是否真心归附?各郡县豪强是否暗中观望?此皆未可知也!内部未稳,便急于四处征伐,若公孙瓒据险死守,并州战事迁延,后方一旦生变,如之奈何?此乃危道!”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重点圈住冀州:“攸之策,在于‘固本’与‘待时’。
主公当以一到两年时间,潜心梳理冀州内政。
彻底整编军队,汰弱留强,使其真正成为主公之军;清查户口田亩,安抚流民,积蓄钱粮;更重要的是,甄别、任用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