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钱法八策(2/3)
争,促进货畅其流。
”
“第三策,设立‘常平仓’,平抑粮价。
”李恪知道,在古代农业社会,粮食价格是稳定社会的定海神针,“于各道、州设立常平仓,丰年时,由官府出资收购余粮,储存入库,防止‘谷贱伤农’;灾年或青黄不接时,开仓平价售粮,抑制‘谷贵伤民’。
此策若能行之有效,可活民无数,稳固国本。
”
李世民的目光微微闪动了一下。
常平仓并非李恪首创,汉代已有,但能在此时系统地提出来,并且点明其“平抑粮价”、“稳固国本”的核心作用,显示此子并非完全信口开河。
“第四策,疏通漕运,降低物流。
”李恪将思路引向更广阔的领域,“关中虽好,然土地所出有限,需倚重关东、江南漕粮。
如今漕运多有梗阻,损耗巨大。
儿臣以为,当投入人力物力,疏浚主要河道,改进舟船,设立漕运专官,确保东南财赋能顺畅西运。
物流畅通,则关中物价可平,朝廷用度可保。
”
他看到李世民的手指敲击桌面的频率似乎慢了一些。
“第五策,尝试‘飞钱’,便利商贾。
”李恪抛出了一个更具前瞻性的想法,“商人行商,携带大量铜钱,既不便,亦不安全。
可否由官府或信誉卓着的柜坊(早期银行)出具一种凭证,商人在甲地存入铜钱,凭此凭证可在乙地支取?此所谓‘飞钱’。
若能推行,可极大促进跨地域商贸,加速钱货周转。
”
“飞钱?”李世民第一次发出了疑问,虽然声音依旧平淡。
“是,如同钱币生了翅膀,飞越千山万水。
”李恪解释道,“此策关键在于官府信用担保,防止出具凭证者无法兑付,引发民乱。
”
李世民若有所思。
“第六策,清查户口,核实田亩。
”李恪知道,任何经济政策的基础都是人丁和土地,“如今户籍不清,田亩不实,隐户、逃户众多,世家大族兼并土地,导致朝廷赋税流失,均田制难以维系。
请父皇下决心,重新勘定天下田亩,清查隐匿人口,将丁口与土地牢牢掌握在朝廷手中。
如此,赋税方能公平,府库方能充实。
”
此言一出,李世民的眼神骤然锐利起来!清查田亩,触动的是整个统治阶层的核心利益,尤其是那些世家门阀!此子,胆子不是一般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