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朕,给你一个机会(1/3)
“这些,当真是你‘梦中所得’?”
李世民的问话很轻,却像一把重锤,敲在李恪的心口。
那目光不再是审视,而是带着一种几乎要洞穿灵魂的锐利,仿佛要将他脑海中那些不属于这个时代的记忆碎片都剥离出来。
李恪的后背瞬间沁出一层细密的冷汗。
他知道,这是最关键的问题,回答得好,前面所言或可被认真考虑;回答不好,之前所有的惊世骇俗,都会立刻被打回“妖言惑众”的原形,甚至可能被怀疑是得了什么癔症,或者……更糟。
他不能承认穿越,那是绝对的死路。
但完全推给虚无缥缈的梦境,在李世民这样的雄主面前,又显得太过苍白无力。
电光石火间,李恪心念急转。
他再次深深躬身,声音带着一种刻意营造的、混杂着惶恐与真诚的颤抖:
“回父皇,儿臣不敢完全归咎于梦境。
梦,或许只是一个引子,如同……如同钥匙,打开了儿臣平日里一些混沌未明的思绪。
”
他抬起头,眼神努力显得清澈而坦荡:“儿臣平日读书,无论是《史记·平准书》还是《汉书·食货志》,亦或是聆听父皇与诸公议论朝政,对于钱粮、赋税、民生日用,心中亦常有诸多不解与困惑。
”
“为何府库有时充盈,有时却又捉襟见肘?为何丰年米贱伤农,灾年米贵如金?为何朝廷政令明明是为百姓好,到了地方却往往走了样,甚至成了扰民之举?”
李恪的语气渐渐变得沉稳,他开始将现代经济学的某些基本概念,小心翼翼地包裹在古人能够理解的语境中:“儿臣愚钝,胡思乱想,觉得这天下运转,或如人体,有其自身脉络。
钱,如同血液,需流转不息,滞则生患;货,如同筋骨皮肉,需互通有无,塞则萎缩;信息政令,如同人之意念,需畅通无阻,阻则肢体不协。
”
“儿臣昨夜……神魂不守,这些平日零碎的念头,或许是在梦中被莫名串联了起来,才得以形成那几点粗浅之见。
所谓‘八策’,不过是儿臣试图顺着这‘天下脉络’,去思考如何能让血液流得更畅,筋骨更强健的一些笨办法。
其中必然多有疏漏狂妄之处,恳请父皇恕罪!”
他没有完全否认梦境,却将根基扎在了“平日积累”和“读书思考”上,并将那超越时代的洞察力,解释为一种对“天下脉络”的直觉性把握。
这听起来,比纯粹的梦呓要可靠得多,也更能让一个重视实务的皇帝接受。
李世民静静地听着,手指依旧在桌面上无意识地划动。
他看得出来,李恪这番话有修饰,有保留,但那份对问题的洞察,以及试图系统性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像是凭空能编造出来的。
尤其是“天下脉络”的比喻,虽显粗浅,却直指要害。
“天下脉络……”李世民低声重复了一句,目光再次变得幽深,“你可知,顺着你这‘脉络’梳理下去,会触碰到多少人的‘筋骨’?”
他的声音陡然转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