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智捕海鱼,初震土民(2/3)
奸人所害,落魄至此……说来话长。
”他将现代社会的失意轻描淡写地带过,重点强调了自己的知识和目前的困境。
“如今我们同是落难之人,不必再称恩公。
叫我林浩即可。
”他看着李明月,“我们需要活下去。
仅靠这点野果贝类远远不够。
你会捕鱼吗?或者知道村里人怎么捕鱼?”
李明月摇摇头:“村里人用简陋的渔网和小船,在近海捕捞,收获很少,时常不够吃。
他们……从不让我靠近船只。
”
林浩眼神微亮。
渔业?这正是他知识储备可以发挥的地方!
他仔细观察过这片海滩和远处的大海。
资源应该不差,只是捕捞方式太原始。
“明月,你认得这些吗?”林浩在地上画出几种海藻和贝类的样子,“还有,这附近有没有竹林或者韧性很强的藤蔓?”
李明月仔细辨认着,一一指出:“这种紫菜岩岸上有,这种牡蛎礁石上很多……村子后面有一小片野竹林,藤蔓山里也有。
”
“太好了!”林浩精神一振,“我们有办法了!”
接下来的几天,林浩在李明月的语言帮助下,开始了艰难的生存拓展。
他利用那枚“传国玉玺”的空间,虽然只有一立方米,但起到了关键作用。
他偷偷储存了辛苦钻木取火得到的火种,保证了火焰永不熄灭。
他采集了更多的牡蛎、紫菜,甚至冒险在退潮时捕捉被困在浅洼里的鱼,用空间短暂保鲜,减少了频繁外出觅食的风险和体力消耗。
他砍来竹子,削制成细长的签条。
又找来韧性极强的藤蔓,按照记忆中的知识,开始笨拙地尝试编织——不是渔网,那太复杂,而是更简单的“渔笼”和“地笼”。
他设计出带有倒须的结构,让鱼虾能进不能出。
李明月惊讶地看着他忙碌。
这个男人虽然瘦弱,手也因为劳作而磨破出血,但他的眼神专注而充满智慧,他做的东西她从未见过,却隐隐觉得蕴含着奇妙的道理。
她在一旁帮忙处理材料,用她细腻的双手学着编织,同时竭尽所能地将林浩需要的日语词汇教给他:竹子、藤蔓、大海、鱼、吃、等等。
语言和生存技能的学习同步进行。
几天后,第一个粗糙的渔笼完成了。
林浩将它放入一处他认为可能有鱼群经过的礁石缝隙,用藤蔓拴好,另一端系在岸上。
第二天清晨,他怀着忐忑的心情去收笼。
拉起藤蔓时,感觉沉甸甸的!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