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兆荣(2/3)
微抬了抬眼皮,用下巴示意了一下坐在对面的陈九,示意他那才是今日的正主。
男人愣了一下,转头问道,“小兄弟,我也是茶马镇人。
”
“道光年咸水寨淹了大半,陈姓好多都迁去司前圩了。
”
“陈氏宗祠在晒谷场西头,门口有对石鼓刻着渔樵耕读。
”陈九直起身,“大水冲垮祠堂那年,阿公把族谱藏在自己胸口。
”
男人脸上的笑意多了几分真心,这是新会陈氏茶马镇这一支宗亲才知道的秘辛。
茶马镇这一支陈姓剩下的人数不多,祠堂就设在咸水寨。
“你是哪一房的?”
“陈昭是我叔公,“富”字辈,同治二年带三十船工下南洋。
”
“昭公的侄孙?!”
“华字辈陈永福。
”他脸上多了几分敬重,忽然笑了两声,说道:“按辈分,我得管你叫一声叔叔。
”
“不敢。
”
“陈九,陈兆荣。
”
——————————————
“走,兆荣兄弟,我带几位引荐一下此间主人。
”
“馆长是江门那一大支的,都算系一家人。
冈州会馆最早是来淘金的同乡在此地成立的同乡会,九年前改为会馆。
帮着新来的兄弟立足,提供些银钱支持。
”
陈九点点头,路过走廊旁的房间,看见里面有几个穿着朴素的华工正在按指印,旁边有账房先生在册子上勾画,还有四个穿着短打的汉子盯在一边。
“这是走投无路的同乡来这里借支些银钱,年息三成。
”
陈永福也不瞒着他,大大方方的说道。
这年月,年息三成确实不高,他没留意到身后的黄阿贵不屑地撇了撇嘴。
走过几步,正逢馆长陈秉章从后堂转出。
他穿着一身黑色的丝绸外衣,有些富态,跟陈九家乡的富商没什么两样。
他一双精光四射的眼睛,仔细打量着面前这一行人。
走在最前面的陈九,身形高大挺拔,估摸着也有一米七八左右,在这普遍身材不高的南方沿海地区,已经算是难得一见的高个子了,单凭这副骨架,便足以称得上一声“好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略微落后他半个身位的,是个左腿微跛的老汉,头上戴着一顶宽檐的旧式西洋礼帽,帽檐压得很低,让人看不清他的眼神,但浑身上下却透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压迫感,让人不自觉地便想移开目光。
陈九的身后,还跟着一个瞎了一只眼的小男孩,看模样不过十二三岁的年纪,仅剩的那只独眼,却滴溜溜地四处打量着,丝毫没有半分寻常孩童初到陌生环境时的害怕与怯场,甚至还敢与他对视了一眼。
至于走在最后那个黄阿贵,则完全不值得他多费心神。
那人卑躬屈膝,满脸堆着讨好的笑容,陈秉章只消一眼,便能认出他的身份。
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