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宫阙喋血与太子出奔(1/3)
鲍叔牙死谏失败的消息,如同终审的判决,迅速在临淄各大势力间传递。
最后的缓冲已然消失,脆弱的平衡被彻底打破。
公子无亏集团不再需要任何掩饰,行动的步伐骤然加快;而太子一党则陷入了最后的绝望与挣扎。
齐国的内乱,终于从暗流涌动的政争,演变为公开的武力冲突。
公子无亏的行动迅如雷霆。
在确认父亲不会再干涉后,他立即以“太子昭勾结鲍叔牙,欲挟君父以令群臣,图谋不轨”的莫须有罪名,调动其掌控的军队,于次日黎明时分,突然包围了太子东宫。
晨雾尚未散尽,东宫已被黑压压的甲士围得水泄不通。
矛戟如林,反射着冰冷的寒光。
公子无亏并未亲自到场,指挥者是他的心腹将领。
喊杀声打破了宫廷的寂静,箭矢如同飞蝗般射向东宫宫门和高墙,与东宫卫队仓促组织的反击交织在一起。
鲍叔牙早已预料到这一刻。
他身着整齐的朝服,白发苍苍,手持长剑,屹立在东宫门内。
他的眼神平静而决绝,没有丝毫畏惧。
他身边的卫队和门客,多是鲍氏族人及其门下忠义之士,人数虽远逊于对方,却个个面露悲愤,誓死相随。
“诸君!”鲍叔牙的声音苍老却洪亮,压过了门外的喊杀,“吾等深受国恩,今日当以死报效太子,保全齐室血脉!身后之名,自有公论!随我杀敌——!”
宫门在撞击下剧烈摇晃。
老司徒身先士卒,挥剑与破门而入的叛军厮杀在一起。
他年事已高,武艺早已非巅峰,但此刻却爆发出惊人的勇猛,每一剑都带着无尽的悲愤和守护的决心。
身边的忠勇之士亦奋力搏杀,一时竟将涌入的叛军逼退数步。
然而,力量对比悬殊。
叛军如潮水般源源不断涌入,东宫卫队死伤惨重,节节后退。
鲍叔牙身中数创,鲜血染红了朝服,依旧死战不退。
他目睹着一个个熟悉的面孔倒下,心中充满了对国破的痛惜和对奸佞的滔天恨意。
最终,一支长矛从侧面刺入他的胸膛。
鲍叔牙身体一震,手中长剑哐当落地。
他努力站稳,怒目圆睁,望向宫城深处桓公寝殿的方向,用尽最后的气力嘶吼出声:“君上——!悔不听管仲之言——!齐国……休矣——!”
声毕,气绝。
这位齐桓公的挚友、管仲的举荐者、守护礼法与太子直至最后的忠臣,倒在了他誓死扞卫的宫阙之下,以身殉了他心中的道义和即将倾覆的社稷。
他的死,标志着齐国一个时代的彻底终结,也为其悲壮的一生画上了句点。
就在东宫正门爆发激战的同时,一支小队正从东宫侧翼一处隐秘的角门悄然突围。
这是隰朋与鲍叔牙事先议定的最后计划:由鲍叔牙率主力吸引叛军注意力,死守正门,而隰朋则带领少数最精锐的死士,护卫太子昭,伺机突围出城。
突围过程同样惨烈。
小队刚出角门,便遭遇了巡逻的叛军。
一场短暂的遭遇战瞬间爆发。
隰朋虽为文臣,此刻亦拔剑在手,指挥死士拼死冲杀。
一名忠心耿耿的门客用自己的身体为太子挡下了致命一箭,另一名死士则抱着一名叛军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