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楚王心术、囚徒的价值与缙云初动(1/3)
楚军大营,旌旗猎猎,气氛却并非全然的胜战狂欢。
中军帐内,楚成王熊恽把玩着玉圭,目光深邃地打量着被羁押的宋襄公兹父。
这位一度志得意满、欲图中原的“仁义”霸主,此刻袍服凌乱,面色灰败,却仍强自挺直脊梁,维持着最后一丝可怜的尊严。
令尹子文坐在下首,帐内仅有他二人与看守的甲士。
“王上,宋公已擒,我军大胜,威震中原。
眼下当如何处置此人?是杀是留,请王上定夺。
”子文的声音平静无波,仿佛在讨论一件寻常货物。
楚成王没有立刻回答。
他站起身,踱步到宋襄公面前,目光如炬:“宋公,盂地之时,何其倨傲也。
今为阶下之囚,尚复有‘仁义’可言乎?”
宋襄公嘴唇哆嗦,欲言又止,最终化作一声长叹,闭上了眼睛。
羞辱已极,无言以对。
楚成王冷笑一声,回到案前,对子文道:“杀之,易如反掌。
然杀之后,其利几何?其弊几何?”
子文沉吟片刻,道:“杀之,其利有三:一可彻底粉碎宋国称霸之心,震慑中原诸侯;二可激怒宋人,或可迫其倾国来战,我军正可借此一举灭宋,扫除北进障碍;三可…”他略一停顿,“可绝后患。
”
“弊呢?”楚成王追问。
“其弊亦有三:一者,杀一国之君,尤其是中原姬姓诸侯,恐坐实我楚‘蛮夷’之名,激使中原诸侯因恐惧而真正联合,彼时我楚虽强,独对天下,亦非易事;二者,宋国现有目夷主政,此人沉稳有谋,非兹父之迂腐,若其君被杀,宋人悲愤之下,必拼死力战,我国纵胜,亦代价惨重,恐为他人所乘;三者,”子文压低了声音,“留兹父一命,其声名已臭,能力已失,放归一庸主,岂非比面对一个团结悲愤、且有能臣辅佐的宋国更有利?”
楚成王抚掌大笑:“令尹之言,深得吾心!杀之,徒得虚名而招实祸;留之,可操弄于股掌,以为奇货。
”
他的思路愈发清晰:“兹父此人,好虚名而无实才,贪小利而忘大义。
留着他,比杀了他有用得多。
我可挟此君,号令宋国,索取巨贿,割让城邑。
更可借其名,行我之事。
中原诸侯见我不杀其君,或会心存侥幸,难以铁板一块。
待我逐步消化所得,削弱宋、齐,何愁霸业不成?”
一个将宋襄公作为政治筹码和提线木偶的计划,在楚成王心中迅速成型。
他要的不是一时的杀戮快感,而是长远的战略利益。
计议已定,楚成王再次走到宋襄公面前,语气变得“温和”了些许:“宋公,寡人念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