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2/3)
的是,如今他已年近五十,膝下却无子女承欢,只有一个女儿,小名叫英莲,刚满三岁。
有一天,正值炎炎夏日,漫长的白天让人慵懒,士隐悠闲地坐在书房里,直到手酸了,便放下书本,趴在桌子上小憩片刻,不知不觉间陷入了梦乡。
他梦见自己来到一个地方,却分辨不清是哪里。
忽然,他看见那边走来一僧一道,边走边谈。
只听道士问和尚:“你带着这个蠢东西,打算去哪儿?”
和尚笑着说:“你放心,现在正好有一段风流公案需要了结。
那些风流冤家们,还没投胎转世。
我们趁这个机会,把这个蠢东西夹带在他们中间,让他们去经历一番。
”
道士说:“这么说,最近这些风流冤家又要下凡去历劫了吗?只是不知道他们会落在何方?”
和尚笑道:“这事儿说来好笑,简直是千古未有的奇闻:原来在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旁,长着一株绛珠草,那时有赤瑕宫的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灌溉它,这绛珠草因此得以延长岁月。
后来它既受了天地精华,又得到雨露滋养,终于脱去了草木之胎,修成了人形,成了一个女子,终日游荡在离恨天外,饿了就吃蜜青果,渴了就饮灌愁海水。
只因她还未报答灌溉之恩,心中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的情意。
恰好最近这神瑛侍者凡心萌动,想趁着这昌明太平的世道,下凡去经历一番情缘,已经在警幻仙子那里挂了号。
警幻仙子也曾问过他,灌溉之情尚未偿还,借此机会正好可以了结。
那绛珠仙子说:‘他是甘露之恩,我并无此水可还。
他既然下凡为人,我也去下凡为人,只把我一生的眼泪还给他,也就算报答他了。
’因此,这件事就引出了许多风流冤家来陪他们了结这段情缘。
”
道士说:“果真是罕见。
确实没听说过‘还泪’这种说法。
想来这个故事,比历来那些风月故事更加琐碎细腻了。
”
和尚说:“历来那些风流人物,不过是传述个大概,以及他们的诗词篇章罢了;至于家庭闺阁中的饮食起居,却从未记述过。
再说,大半风月故事,不过是偷香窃玉、私定终身罢了,并没有真正抒发儿女之间的真情。
想这一干人下凡入世,他们的痴情、色欲、贤愚不肖,都与前人传述的不同了!”
道士说:“既然如此,我们何不也下凡去度化几个人,岂不是一场功德?”
和尚说:“正合我意。
你且随我到警幻仙子的宫中,把这个蠢东西交割清楚,等这一干风流冤家下凡的事完了,我们再去。
虽然现在已有一半下凡了,但还没全下去。
”
道士说:“既然这样,那就随你去吧。
”
却说甄士隐把对话内容听得一清二楚,但不明白所说的“蠢物”究竟是何物。
于是他忍不住走上前去,施礼并微笑着问道:“两位仙师好。
”
那和尚道士也连忙回礼问候。
士隐接着说:“刚才听到仙师谈论因果,确实是人世间难得听闻的。
只是弟子愚笨,不能完全理解明白,如果二位能大开方便之门,让我详细听听,弟子一定洗耳恭听,或许能有所警醒,避免沉沦之苦。
”
二位仙人笑道:“这是天机,不可提前泄露。
到时候,只要别忘了我们两个人,你就能跳出苦海了。
”
士隐听了,不便再追问,于是笑道:“天机不可泄露,但刚才提到的‘蠢物’,不知能否让我见一见?”
那和尚说:“如果问到这个,你倒是跟它有一面之缘。
”
说着,便取出来递给士隐。
士隐接过来一看,原来是一块晶莹的美玉,上面字迹清晰,刻着“通灵宝玉”四个字,后面还有几行小字。
他正打算仔细看时,那和尚就说:“已经到幻境了!”便强行从他手里夺了过去,和道士一起走过一座大石牌坊,牌坊上刻着四个大字:“太虚幻境”。
两边还有一副对联,写的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意思是:当假的被当作真的时,真的也就成了假的;无中生有的时候,有也就变得如同不存在一般。
士隐想要跟着一同前去,刚迈出脚步,突然听到一声震耳欲聋的雷鸣,仿佛天崩地裂。
士隐惊叫一声,定睛再看时,只见阳光灿烂,芭蕉叶轻轻摇曳,梦中经历的事情已经忘记得差不多了。
这时,他又看见奶妈正抱着英莲走过来。
士隐见女儿越长越可爱,肌肤如粉琢玉雕,聪明伶俐,惹人喜爱,便伸手接过,抱在怀里,逗她玩了一会儿;接着又带她到街上,观看节日庆典的热闹景象。
当他们准备回家时,只见从那边走来一个和尚和一个道士。
和尚是个癞头跣脚的模样,道士则是跛脚蓬头,两人疯疯癫癫,谈笑风生,挥洒自如地走了过来。
到了士隐家门口,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和尚突然大哭起来,又对士隐说:“施主,你为什么把这个有命无运、只会连累爹娘的东西抱在怀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士隐听了,知道这是疯话,也就不去理会他。
那和尚还在不停地说:“把她给我吧,给我吧!”
士隐觉得不耐烦,便抱着女儿转身进屋。
那和尚指着他大笑起来,嘴里念叨了四句偈语: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大意为:嘲笑你过分宠溺不知世事艰难,空对着如菱花般易碎的美丽,在冰雪消融时黯然神伤。
需得小心提防元宵佳节之后,那时便是所有繁华如梦,烟消云散之时。
士隐听得很清楚,心里有些犹豫,想询问他们的来历。
这时,道人说道:“我们不必一起走,就在这里分手,各自去忙各自的事情吧。
三劫之后,我在北邙山等你,到时候我们汇合,一起去太虚幻境销号。
”
和尚连声说:“妙,妙,妙!”说完,这两个人就再也没影儿了。
甄士隐这时心里暗自思量:这两个人一定有非同寻常的来历,我本该试着问一问的,现在后悔也晚了!
正当士隐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时,忽然看见隔壁葫芦庙里寄居的一位贫困书生,名叫贾化,字时飞,别号雨村的人走了出来。
这位贾雨村原本是胡州人,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仕宦之家。
但因为他生于家族衰败之际,父母祖辈的基业已经耗尽,家族成员也逐渐凋零,最后只剩下他孤单一人。
在家乡已无所依靠,他便来到京城寻求功名,希望重新振兴家业。
自从前年来到这里后,他一直运气不佳,只好暂时寄居在庙里,靠卖文写字为生。
因此,甄士隐经常与他交往。
这时,雨村见到士隐,连忙行礼并带着笑意说道:“老先生站在门口似乎在等待什么,莫非是街市上有什么新鲜事吗?”
士隐笑着回答道:“不是的。
刚才因为我女儿哭闹,我带她出来玩耍。
实在是闲得无聊,你来得正好,请到我的小书房里坐坐,咱们一起消磨这漫长的白天。
”
说着,他便吩咐人把女儿送进去,自己则带着雨村来到了书房。
小书童奉上茶水。
他们刚聊了几句话,忽然有家人急匆匆地来报:“严老爷来访。
”
士隐一听,慌忙起身向雨村道歉说:“抱歉让你久等了,我去去就回,你稍坐片刻。
”
雨村也连忙起身客气地说:“老先生请自便,我是这里的常客,稍等一会儿无妨。
”
说着,士隐就离开书房去前厅接待客人了。
此时,雨村正随意翻阅着书籍以解心中烦闷。
忽然间,他听到窗外传来女子的咳嗽声,便起身走到窗边向外望去,只见一名丫鬟正在那里采摘花朵。
这丫鬟容貌端庄,眼神清澈明亮,虽说不上倾国倾城,却自有一番动人之处。
贾雨村一时间竟看得出神。
那甄家的丫鬟摘完花,正欲离开时,猛然抬头,透过窗户看见了屋内的贾雨村。
只见他头戴旧巾,身着破衣,虽显得贫困潦倒,但身材魁梧,腰圆背厚,面阔口方,一双剑眉星目炯炯有神,鼻梁挺直,腮帮方正有力。
丫鬟见状,连忙转身回避,心中暗自思量:“此人长得如此雄壮,却又穿得如此破旧,想必就是我家主人常提起的贾雨村了。
主人时常有意要帮助他,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
我家并无这样贫穷的亲戚,此人定是无疑了。
难怪主人说他将来定非池中之物。
”
想到此处,丫鬟又忍不住回头望了两次。
雨村见她回头,便自以为是这女子对自己有意,心中不禁狂喜万分,认为自己终于遇到了一个独具慧眼、能识英雄的知己,在这凡尘俗世中实属难得。
不一会儿,一个小童进来通报,说前面已经备好了饭菜,不能久留。
于是雨村便顺着夹道自行离去,出了门去。
士隐送走客人后,得知雨村已经自行离开,也就没有再去邀请他回来。
有一天,恰逢中秋佳节早晨。
士隐家中的宴席结束后,他又特地在书房准备了一桌酒席,然后自己步行到月光下,前往庙里邀请贾雨村。
原来,自那天雨村见到甄家的丫鬟回头看了他两次之后,他就自认为对方是自己的知音,时刻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现在又是中秋佳节,他不免对着月亮心生感慨,于是随口吟成了一首五言律诗: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大意为:未曾预知未来的三世情缘,却频频增添了一段新的忧愁。
心中烦闷时,不禁紧锁眉头;行走之间,也不由自主地数次回头张望。
独自顾影自怜于风中的身影,又有谁能成为我月光下的伴侣?如果月光真的有意,那就请先照亮那心上人的楼阁。
雨村吟咏完毕,心中再次涌起对平生抱负未能如愿以偿的感慨,觉得自己生不逢时。
于是,他又搔着头,对着天空长叹一声,接着高声吟诵了一副对联: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大意为:美玉藏在椟中期待识货之人来赏识它的价值,金钗置于镜匣内静候时机展翅高飞。
合在一起意思就是:玉和钗都被放置在盒子里,盼望有朝一日能实现它的价值,发挥出它的作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正巧士隐走过来听见了,笑着说道:“雨村兄真是志向远大啊!”
雨村连忙笑着回应:“哪里敢当!不过是偶然吟诵前人的诗句,怎敢狂妄到这种地步!”
接着他问:“老先生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