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2/3)
埋”却暗示了薛宝钗虽然拥有显赫的家世和美貌,但最终却未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她的婚姻并不如意,生活也并不顺心,如同被埋在雪中的金簪一般,光彩被掩盖,价值无法体现。
宝玉看了之后依然感到困惑不解。
他想要询问,但心里明白她肯定不会透露;想要就此放下,却又心有不甘。
于是他又继续往后翻看,只见上面画着一把弓,弓上还挂着香橼。
旁边还附有一首歌词写道: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大意为:二十年来明辨世事沧桑,石榴花盛开时映照着宫廷的辉煌。
三个春天哪能比得上初春时的美好景致?当虎年与兔年交替之时,一切繁华如大梦般消散归去。
此行字写的是贾元春?:
二十年来辨是非?:这句话概括了贾元春在宫中的生活经历。
作为贾府的女儿,她被选入宫中,经历了二十年的宫廷生活。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她学会了辨别是非,对宫廷中的权力斗争和人情冷暖有了深刻的认识。
榴花开处照宫闱?:“榴花”在这里象征着贾元春的荣耀和地位。
当榴花盛开时,它的红艳如火,照亮了整个宫闱,暗喻贾元春在宫中的地位显赫,受到了皇帝的宠爱和重视。
三春争及初春景?:这里的“三春”指的是贾元春之后的三个妹妹——迎春、探春、惜春。
“初春”则暗指贾元春自己。
这句话意味着,尽管她的妹妹们也都各有才华和美貌,但都无法与她当年的荣耀和地位相比。
贾元春在宫中的辉煌时期,是她们所无法企及的。
虎兔相逢大梦归?:这句话是对贾元春命运的暗示。
“虎兔相逢”指的是某个特定的时辰或年份,当虎年和兔年相交之时,便是贾元春命运发生转折的时刻。
而“大梦归”则暗示了她的悲惨结局。
在宫廷斗争中,贾元春可能遭遇了不幸,最终如同做了一场大梦一般,结束了她的一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后面还描绘了一幅画面,两个人正在放风筝,背景是一片辽阔的大海,海面上漂浮着一只大船。
在船舱之中,有一位女子正掩面哭泣。
旁边还附有四句题词写道: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大意为:才智过人志向高远,却偏偏生于衰败之世,命运不济。
清明时节,含泪在江边遥望远方,那一缕东风带着千里之外的梦想,却如同遥远的梦境一般难以触及。
此行字写的是贾探春:
才自精明志自高?:这句话是对贾探春才华和志向的赞美。
她聪明伶俐,具有卓越的管理才能和远见卓识。
在贾府这个大家庭中,她能够独当一面,处理各种复杂的事务。
同时,她也有着高远的志向,希望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为家族带来繁荣和昌盛。
生于末世运偏消?:这句话则暗示了贾探春不幸的命运。
她虽然才华横溢、志向高远,但却生在了贾府的末世。
在这个家族逐渐衰败的背景下,她的才华和志向很难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实现。
因此,她的命运注定是坎坷和不幸的。
清明涕送江边望?: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
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贾探春可能站在江边,望着远方,思念着离别的亲人和故乡。
她的眼泪可能不仅是因为对亲人的思念,更是因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感慨。
千里东风一梦遥?:这句话则进一步强调了贾探春命运的漂泊和无常。
她可能像东风中的一片落叶,随风飘荡,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而“千里”和“一梦遥”则暗示了她的离乡背井和梦想的遥不可及。
后面还描绘了几片飘飞的云朵和一道流淌的江水。
旁边附有一首词,写道: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大意为:拥有富贵又怎么样,在婴儿时期父母就离我而去。
转眼间只能望着西下的夕阳空自哀叹,就像那湘江水逝、楚云飞散,一切都已消逝不再。
此行字写的是史湘云:
富贵又何为?:这句话是对史湘云身世的感慨。
史湘云出身于史家这样的富贵之家,然而这并没有给她带来多少幸福。
相反,她的命运充满了坎坷和不幸,因此作者用“富贵又何为”来反讽这种身世的虚无。
襁褓之间父母违?:这句话描述了史湘云早年的悲惨遭遇。
她在襁褓之中就失去了父母,从小就没有享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这种早年的孤独和缺失,对她的性格和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眼吊斜晖?:“展眼”意味着时光匆匆流逝,“吊斜晖”则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的凄凉画面。
这句话暗示了史湘云在成长过程中,不断面对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心中充满了无奈和哀伤。
湘江水逝楚云飞?:这句话是对史湘云命运的象征性描绘。
“湘江水逝”暗喻史湘云如江水般流逝的青春和生命,“楚云飞”则象征着她的命运如同浮云一般飘忽不定。
后面还描绘了一块美玉,被遗落在污泥之中。
旁边附上的评语说: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大意为:想要保持纯洁又哪里真正纯洁过,说是心如云空却未必真的空灵无物。
可悲的是,那样珍贵如金玉般的品质,最终还是沦落于污浊的泥潭之中。
此行字写的是妙玉:
欲洁何曾洁?:这句话反映了妙玉内心对于纯洁的追求与现实的矛盾。
妙玉身为出家人,本应六根清净、一尘不染,然而她身处大观园这样的世俗环境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世俗的影响和污染。
因此,尽管她努力保持身心的纯洁,但却很难真正做到。
云空未必空?: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妙玉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云空”象征着出家人的超脱和空灵,然而妙玉虽然身在佛门,心中却充满了对世俗情感的纠葛和留恋。
这种内心的“不空”,使得她的修行之路充满了坎坷和障碍。
可怜金玉质?:这句话是对妙玉品质的赞美和同情。
妙玉出身名门,才貌双全,如同金玉一般珍贵。
然而,她的命运却十分坎坷,身陷世俗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这种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的遭遇,令人不禁为她感到惋惜和同情。
终陷淖泥中?:这句话是对妙玉最终命运的描绘。
尽管她努力保持身心的纯洁和超脱,但最终还是无法摆脱世俗的束缚和污染,陷入了深深的泥潭之中。
后面突然看到一幅画,画中有一只凶猛的狼,正在追赶并扑向一位美女,露出想要吃掉她的凶相。
旁边写着: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大意为:你就像那中山狼,一旦得志就狂妄嚣张。
本是金枝玉叶的娇贵体质,却仅在一年间就如梦一场,走向了末路。
此行字写的是贾迎春:
子系中山狼?:“子系”二字合起来是繁体的“孙”字,暗指迎春的丈夫孙绍祖。
“中山狼”则是一个典故,出自明代马中锡的《中山狼传》,故事中的狼忘恩负义,残忍无情。
这里用“中山狼”来比喻孙绍祖的狠毒和忘恩负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得志便猖狂?:这句话描述了孙绍祖得势后的嚣张跋扈。
他原本是一个落魄子弟,靠迎春家的资助才得以起家。
然而,一旦得志,他便原形毕露,对迎春肆意欺凌和侮辱。
金闺花柳质?:这句话是对迎春性格和外貌的赞美。
她出身名门,气质高贵,如同金闺中的花柳一般娇美动人。
然而,这种美好的品质并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反而成为了她悲惨命运的伏笔。
一载赴黄粱?:“黄粱”指的是黄粱梦,即一场虚幻的梦境。
这里用“一载赴黄粱”来暗示迎春的短命和悲惨结局。
她在嫁给孙绍祖后,仅仅过了一年就被折磨致死,如同做了一场短暂而虚幻的梦。
后面紧接着是一座古老的庙宇,庙里有一位美人正独自端坐着阅读经文。
旁边有一行题字写道: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大意为:看透那短暂绚烂的三春美景不会长久,黑衣僧袍立刻替换了往昔的华丽装扮。
可悲啊,那出身于富贵侯门、绣楼深闺的女子,如今却只能孤独地躺在青灯古佛之旁。
此行字写的是贾惜春:
勘破三春景不长?:“三春”在这里指的是惜春的三个姐姐——元春、迎春、探春。
这句话表达了惜春对姐姐们命运的深刻洞察,她意识到贾府的荣华富贵并不会长久,春天的美景终将逝去。
这种洞察,也预示着她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精神归宿的追求。
缁衣顿改昔年妆?:“缁衣”指的是黑色的僧衣,暗示惜春最终选择了出家的道路。
“顿改昔年妆”则意味着她彻底抛弃了过去的贵族生活,包括华丽的服饰和显赫的地位。
这种决绝的转变,体现了惜春对精神自由的渴望和对世俗束缚的挣脱。
可怜绣户侯门女?:这句话表达了对惜春身世的同情。
她原本出身于贵族家庭,享受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然而,命运的波折和家族的衰败,让她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残酷和无奈。
最终,她选择了出家修行,这种转变令人感到惋惜和同情。
独卧青灯古佛旁?:这句话描绘了惜春出家后的生活状态:独自躺在微弱的灯光下,庄严的佛像旁边,度过一个又一个寂静的夜晚。
后面紧接着是一片冰山,冰山上栖息着一只雌性凤凰。
其判词写道: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大意为:平庸之鸟偏在末世降临,世人都知晓并倾慕于它的才华。
起初顺从,继而命令,最终遭到休弃,它悲泣着朝向金陵,其境遇更加凄凉悲哀。
此行字写的是王熙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凡鸟”是“凤”(凤)的拆字,暗指王熙凤。
这句话意味着王熙凤虽然才智出众,但却生在了贾府的末世,预示着她的命运将充满坎坷和不幸。
同时,也暗示了她虽然有着非凡的才能,但却难以挽救贾府的衰败。
都知爱慕此生才?:这句话描绘了王熙凤的才华和魅力。
她聪明伶俐、能言善辩、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事务,因此赢得了众人的喜爱和尊敬。
她的才能不仅体现在管理上,还体现在她的机智和应变能力上,使得她在贾府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一从二令三人木?:这句话是对王熙凤命运的暗示,也是红学界长期探讨的谜题之一。
一种解释认为,“一从”指的是王熙凤一开始顺从贾琏,“二令”指的是后来她对贾琏发号施令,“三人木”则暗示了“休”字(拆解为“亻匚木”,即把“人”放进“木”字中间,是个“休”字),意味着她最终被贾琏休弃。
这种解释比较符合王熙凤在贾府中的地位变化和命运走向。
哭向金陵事更哀?:这句话描绘了王熙凤被休弃后的悲惨结局。
她可能被迫离开贾府,回到金陵(南京)的娘家。
然而,此时的她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荣耀和地位,面临着无尽的孤独和凄凉。
她的哭泣不仅是对自己命运的哀叹,也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后面紧跟着是一座荒凉偏僻的小村庄里的一家客栈,店中有一位美人正在那里纺纱织布。
判词写道: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大意为:当权势衰败时,就不要再提过去的尊贵;家族没落之后,也不必再谈论曾经的亲戚关系。
只是因为偶然间帮助了刘姓人家,却巧妙地因此遇到了自己的恩人。
此行字写的是巧姐:
势败休云贵?:这句话反映了贾府衰败后,曾经的荣华富贵都已成为过眼云烟。
巧姐作为贾府的小姐,在贾府势败之后,也失去了往日的尊贵地位。
这句话暗示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家亡莫论亲?: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贾府衰败后的人情淡薄。
在家族面临危机时,那些曾经亲近的人往往会选择明哲保身,甚至落井下石。
因此,对于巧姐来说,家亡之后,谈论亲情已经变得毫无意义。
偶因济刘氏?:这句话中的“刘氏”指的是刘姥姥,一个与贾府有些瓜葛的乡下老婆婆。
巧姐的母亲王熙凤曾偶然间帮助过刘姥姥,这使得刘姥姥对贾府心存感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巧得遇恩人?:这句话是对巧姐命运的转折点的描绘。
在贾府衰败后,巧姐险些被卖入青楼,幸得刘姥姥伸出援手,将她救出。
后面还描绘着一盆茂盛的兰花,旁边站着一位头戴凤冠、身着霞帔的绝色佳人。
旁边也附有一则判词: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大意为:在春风的吹拂下,桃树李树开花结果终至成熟,但到最后,谁又能比得上那盆兰花般清雅高洁?如同冰与水般本质相同却徒然相妒,真是白白地成为了他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和笑柄。
此行字写的是李纨:
桃李春风结子完?:这句话描绘了李纨青春已逝、婚姻美满、子女成全的情景。
“桃李春风”象征着青春的美好和生活的富足,“结子完”则意味着她已完成了人生中的重要使命——生育和抚养子女。
到头谁似一盆兰?:这里的“兰”指的是李纨的儿子贾兰。
这句话表达了李纨对儿子的期望和自豪。
在贾府的众多子孙中,贾兰以其才华横溢、品德端正而脱颖而出,成为了李纨的骄傲和希望。
如冰水好空相妒?:这句话中的“如冰”和“水好”可能是对李纨和其他贾府女性命运的对比。
“如冰”暗指李纨的清冷和孤独,尽管她生活富足,但内心却可能感到空虚和寂寞。
“水好”则可能指其他女性如王熙凤等的繁华和热闹,但她们的命运却往往充满了波折和不幸。
这里的“空相妒”表达了李纨对其他女性繁华生活的羡慕和无奈,同时也暗示了她对自己命运的清醒认识。
枉与他人作笑谈?:这句话是对李纨一生经历的总结和评价。
尽管她曾经历过青春的美好和婚姻的幸福,但最终却只能成为他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后面又描绘着巍峨的高楼大厦,图中有一位美人用绳索自吊于屋梁之上。
其旁判词写道: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大意为:在情感的天空与海洋中,幻化出一个多情之身,一旦情感相遇,往往预示着放纵与沉沦。
不要说那些不肖子孙都出自荣府,其实挑起事端、制造祸根的根源实在是在宁府。
此行字写的是秦可卿:
情天情海幻情身?:这句话是对秦可卿身世的神秘描述。
“情天情海”象征着情感的广阔和深邃,“幻情身”则暗示了秦可卿的身世如同幻影一般虚幻不实。
这可能是在暗示秦可卿并非贾府中的正经血脉,而是有着某种不可告人的秘密。
情既相逢必主淫?:这句话揭示了秦可卿性格中的一面,即她对情感的追求和放纵。
“情既相逢”意味着情感的相遇和交织,“必主淫”则是对这种情感追求的负面评价,暗示了秦可卿在情感上的不检点和放纵。
这种性格特点可能也是导致她悲剧命运的原因之一。
漫言不肖皆荣出?:这句话和下一句结合在一起,就是说虽然流言流语都说荣国府里面出不肖子孙。
造衅开端实在宁?:这句话揭示了贾府衰败的根源所在。
“造衅”意味着制造事端和纷争,“开端实在宁”则明确指出了这些纷争和事端的起源在宁国府。
这句话暗示了宁国府的子孙们不仅不肖,而且还成为了贾府衰败的罪魁祸首。
宝玉正想看下去时,那位仙姑察觉到他天赋异禀,心思聪慧,担心他会泄露天机,于是合上了卷轴,笑着对宝玉说:“不如随我一同去游览那些奇妙的景致,何必在这里纠结这些令人费解的事情!”
宝玉神思恍惚,不知不觉放下了手中的书卷,跟随着警幻仙子来到了后面。
只见那里珠帘绣幕低垂,画梁雕栋精美绝伦,光彩熠熠映照着朱红的门户和金碧辉煌的地面,白雪映照下的琼窗宛如玉砌的宫殿,美得无法用言语形容。
更有那仙花异草香气扑鼻,真是个绝妙的好地方。
这时,警幻仙子笑着吩咐道:“你们快些出来迎接贵客!”
话音刚落,只见房中轻盈地走出几位仙子,她们身着荷叶边的衣袖翩翩起舞,羽毛装饰的衣裳随风飘动,娇艳得如同春天的花朵,妩媚得就像秋天的明月。
一见宝玉,仙子们都埋怨起警幻来:“我们不知是什么尊贵的客人,忙不迭地出来迎接。
姐姐曾说今日此时必有绛珠妹子的生魂来此游玩,所以我们一直在此等候。
为何反而把这污浊之物带来,玷污了我们这清净的女儿之境?”
宝玉听到这些话,吓得想要退缩却已无法动弹,内心确实感到自己污浊不堪。
警幻仙子连忙握住宝玉的手,对着众姐妹解释说:“你们可能不清楚其中的缘由:今天我原本是打算去荣府接绛珠仙子的,路过宁府时,恰好遇到了宁国公和荣国公的英灵。
他们嘱咐我说:‘我们家从国家建立以来,世代功名显赫,富贵传承,虽然历经百年,但气数已尽,无法挽回。
虽然留下了众多子孙,却没有一个能够继承家业。
其中只有嫡孙宝玉,性格古怪,行为奇特,虽然聪明伶俐,略有些出息,但无奈家族气数已尽,恐怕没有人能引导他走上正道。
幸好仙姑你恰好来此,希望你能先用情欲、声色等事情来警醒他的痴顽,或许能让他跳出迷人的圈子,步入正轨,这也将是我们兄弟的幸运。
’因此,我出于慈悲之心,把他带到这里,先让他熟悉他家上、中、下三等女子的命运簿册,希望他能觉悟。
但他仍未醒悟,所以我带他到这里,让他再经历一次饮食声色的虚幻世界,或许将来某一天他能突然醒悟,这也说不定。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说完之后,她带着宝玉走进了房间。
一股淡淡的香气扑鼻而来,宝玉却猜不出这香气来自何物,于是忍不住问了起来。
警幻仙子冷笑了一声,说道:“这种香在尘世间是没有的,你又怎么会知道?这是由各座名山胜地中初生的奇异花卉的精华,混合了各种珍贵的树木的油脂精心制成的,名叫‘群芳髓’。
”
宝玉听了,满心羡慕。
随后,大家各自入座,一个小丫鬟端上了茶水。
宝玉一尝,觉得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