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五千甲胄(2/3)
可用于驱动大型石磨,研磨铁矿,省去人力捣碎之苦!”
他将水力应用扩展到了生产的每一个可能环节,极致地压榨着自然的力量。
整个天工院如同一个被上紧了发条的战争机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运转起来。
朱棣在接到郭衡和凌云联名的紧急陈情后,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大手一挥,全部照准!一道道措辞严厉的王令从帅帐发出:周边州县工匠被强行征调,军队开赴控制下的矿点炭场,大量物资沿着新开辟的道路源源不断运抵天工院。
天工院的规模急剧膨胀,新的工棚如同雨后春笋般搭建起来。
数以百计的新工匠带着茫然和忐忑涌入,在接受简单到极致的单一工序培训后,便被投入到轰鸣的生产线上。
环境是恶劣的。
噪音、高温、粉尘弥漫。
劳动强度是巨大的。
但凌云制定的“按件计酬、优者重赏”的规矩,以及确实能拿到手的、远比种地或传统手艺丰厚的工钱,驱使着这些新工匠们拼命适应着这种机械般的节奏。
凌云的腿伤因为过度劳累再次恶化,但他瘸着腿,每日穿梭在各个工坊之间,解决着层出不穷的问题:新式冲压模具的调试、水力砂轮的平衡、物料流转的堵塞、工序之间的衔接……
他几乎没有时间休息,眼里布满了血丝,声音也变得嘶哑。
但他的大脑却像一台精密计算机,处理着海量的信息,不断优化着流程。
期间,并非没有阻力。
被征调工匠的怨言、原有匠户对新规矩的不适、军需系统其他部门的眼红和掣肘……甚至天工院内部,也出现了因追求速度而导致质量下滑的苗头。
一批急于求成、钻孔略有偏差的甲片被质检组检出。
负责的工匠求情,认为偏差微小,不影响使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凌云得知后,瘸着腿赶到现场,拿起那批甲片,看了一眼,二话不说,直接将其全部扔进了旁边的废料炉!
冲天的火光映照着他冰冷的脸。
“天工院的规矩,只有合格与不合格!”他的声音嘶哑,却带着令人心悸的寒意,“今日容毫厘之差,明日战场上便是人命之差!谁再敢以次充好,虚报数量,这便是下场!工钱扣罚,杖责二十!”
严厉的惩罚震慑了所有人。
质量意识被强行烙印在每个工匠心中。
郭衡趁机完善了巡检和奖惩制度。
日子在疯狂的忙碌中飞逝。
天工院上空终日烟雾缭绕,机械的轰鸣声夜以继日,仿佛一头永不疲倦的钢铁巨兽在咆哮。
一个月,基础物料储备初步满足,新工匠基本熟练。
两个月,流水线达到设计产能,刀矛箭簇率先完成大半。
第三个月,重点攻坚铁甲。
冲压孔洞的水力机械显示出巨大优势,编缀女工(征调来的妇人)手指翻飞,将甲片飞速编成札甲……
最后十天,所有人几乎不眠不休。
凌云更是钉在了工坊里,困极了就在角落打个盹。
朱棣派来的督工宦官来了几波,看到那堆积如山的合格兵甲和形容枯槁却眼神灼亮的凌云,都将催逼的话咽了回去,默默增加了酒肉犒赏。
最后期限的前夜。
最后一批铁甲检查完毕,涂油封装。
最后一把腰刀开刃完工,收入鞘中。
最后一支长矛装上矛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