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武库惊弓 暗流锁敌(1/3)
演武场上的喧嚣随着日落渐渐沉寂,疲惫的新兵们拖着灌铅的双腿,三三两两散向简陋的营房。
陈一天正要随人流离开,一个冰冷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陈一天。
”
他回头,看见小旗官刘不群那张万年不变的冷脸。
刘不群穿着半旧的皮甲,抱着膀子,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烦躁和不情愿。
“跟我来。
”他丢下三个字,转身就走,甚至没等陈一天回应。
陈一天微微挑眉,心中了然。
这必然是刘掌柜的意思。
他默不作声地跟上,两人一前一后,沉默地穿过卫所内略显杂乱的道路,向着器械区域走去。
“果然,他跟刘旗官有染!”
“是了,难怪他进展神速…”
“凭什么走后门!”
身后有不少新兵议论纷纷,愤愤不平。
刘不群走得很快,生怕被人看见似的,皮靴踩在硬土路上发出单调的声响。
他脑子里翻腾着父亲的话:
“…此子将来必成大器!你若是还想往上走,不想一辈子窝在这黑石关当个破落小旗,就听为父的!他若有难处,能帮就帮,结个善缘!”
成大器?
刘不群心里嗤笑一声,就这乡下来的猎户?
除了箭射得准点,力气大点,还有什么?
父亲真是老糊涂了!
可忤逆父亲…想到父亲板起脸的样子,刘不群下意识缩了缩脖子。
算了,不就是送他把破弓吗?权当应付差事。
两人很快来到一处由青石垒砌、戒备森严的建筑前。
门口站着两名持矛军卒,门楣上挂着一块黑底金字的匾额——武备库。
空气里弥漫着桐油、铁锈和皮革混杂的独特气味。
刘不群掏出腰牌,对守卫晃了晃,又指指陈一天:
“新兵陈一天,录为弓兵,按例取弓。
”
其实是没这个按例的,毕竟就算是弓兵也得花钱,而且只能拿最次的弓……
守卫验过腰牌,面无表情地放行。
库内光线有些昏暗,一排排厚重的木架整齐排列,上面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兵器。
长矛如林,刀剑生寒,空气中浮动的微尘在从高窗透入的光束中飞舞。
一个穿着皂隶服、留着两撇小胡子的中年吏员正伏在角落的案上打盹,听到脚步声,不耐烦地抬起头。
“哦,刘旗官大驾光临,何事?”吏员打着哈欠抱拳一礼,显然被打扰了清梦很不爽。
“给他选把弓。
”刘不群言简意赅,指了指陈一天。
吏员上下打量了陈一天几眼,见他穿着新兵号衣,年纪又轻,脸上立刻堆起职业性的敷衍笑容:
“哦,新兵啊。
按例新兵可是没弓的,就算刘旗官带来的人,我也为难呐。
”
刘不群慢条斯理说道:“用我的名额,我记得我升旗官的选弓额度还没用吧?”
“那是,用刘旗官你的名额那就没问题。
”
“快快完事。
”
刘不群随即抱着膀子往旁边柱子上一靠,闭目养神。
“这些我都能选吗?”陈一天看着几个架子上挂着的弓,有些感慨,又欠刘掌柜一个人情。
吏员随意说道:“能是能,不过得拉得开才能带走。
”
曾经就有新兵蛋子,仗着人脉提前选弓,为了耍帅拿了一把最大的力弓,结果当年打仗,新兵的力弓拉不开,被敌军当场砍死,自己也挨了骂。
所以后来,他就要求选弓的人当场试弓,拉不开就别想带走。
他带着陈一天介绍道:“这边,这边,都是制式步弓,一石(200斤)力道,结实耐用,配一壶(30支)普箭。
”
他引着陈一天走向一侧,那里挂着几十张形制统一的硬木弓,弓身油亮,弓弦粗韧。
陈一天目光扫过这些弓,手指轻轻拂过弓身,感受着木质和弹性,摇了摇头。
他径直走向库房深处。
吏员一愣,连忙跟上:“哎?小哥?那些弓够用了!再往里的都是强弓,你…”
陈一天脚步未停,目光如炬,瞬间锁定了一排悬挂在更高、更显眼位置上的弓。
这些弓造型各异,材质明显更佳,弓身更长,弓胎更厚,散发着沉凝的气息。
其中一张弓尤其引人注目:
弓胎主体是深紫色的硬竹,纹理致密如云,两端则镶嵌着色泽深沉的桑榆木梢,整张弓线条流畅而充满力量感,弓弦坚韧,绷得极紧。
弓架旁挂着一块小小的木牌:五石惊虎弓(紫竹胎桑榆梢)。
“我可以拿这张吗?”陈一天问道。
吏员眼珠子差点瞪出来,失声道:“五石惊虎弓?!小哥,你…你没开玩笑吧?这可是足足千斤的硬弓!非练筋境的武官或军中神射手不得动用!
“你一个刚入伍的新兵,连桩功都没练透,怎么可能拉得开?
“莫说拉满,怕是连弦都撼不动分毫!”
他连连摆手,语气带着劝阻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视,“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