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归墟字诂(2/3)
一能在这书卷上重新“书写”点什么的人。
但书写什么?如何书写?用他的记忆?用他的情感?用他对小谢的理解?这听起来荒谬绝伦,如同试图用一篇读后感去复活书中已死的角色。
就在他苦思冥想之际,葛仙翁忽然闷哼一声,遁光剧烈摇晃,几乎溃散。
只见这片虚无的深处,隐约浮现出一些难以名状的、扭曲的阴影,它们并非实体,更像是某种规则的显化,带着排斥一切“有序存在”的本能,向着他们挤压而来。
归墟,并非温顺的避难所,它本身就在消融一切。
“时间不多了!”葛仙翁急道,“归墟在排斥我们这些‘异物’!必须尽快找到方法,否则你我连同这灵种,都将被彻底同化,归于虚无!”
压力骤增,死亡的威胁比在东岳府时更加直接和抽象。
林曦抱着冰冷的玉茧,心急如焚。
通言印依旧沉寂,现代知识毫无用处,文字游戏似乎也只是自我安慰。
绝望中,他几乎是本能地,将额头紧紧贴在了光茧光滑的表面,放弃了所有理性的思考与尝试,只是将自己最原始、最纯粹的情绪——这些日子以来的担忧、愤怒、不甘、还有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清晰察觉的、超越同情与责任的情感——毫无保留地倾注过去。
没有言语,没有图像,只有一股炽热的、混乱的、属于生者的“生命力”的奔流。
奇迹般地,在那绝对的静默中,他仿佛听到了一声极其细微的、如同冰层破裂的“咔嚓”声。
不是耳朵听到,而是灵魂的感知。
紧接着,他感到怀中的玉茧,似乎……动了一下?不,不是物理的移动,而是内部某种东西被触动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幅破碎的画面,毫无征兆地闯入他的意识:不是小谢的记忆,而是他自己的记忆!是他大学时代,在图书馆偶然翻到一本泛黄的《聊斋志异》刻本,被其中《小谢》篇那人与鬼魂的真挚情谊所打动,曾在一张便签上随手写下“情之所至,鬼亦可通”的稚嫩感慨。
那张便签,他早已遗忘,此刻却清晰无比,连同当时窗外阳光的温度、书页的墨香,都栩栩如生。
紧接着,又一幅画面:是他初到聊斋界域,在荒宅中第一次见到小谢时,她那双充满哀怨与好奇的眼睛。
然后是他向她描述未来世界时,她眼中偶尔闪现的、如同星火般的光芒。
还有她决定撞向血符时,那决绝而凄美的身影……
这些属于林曦的记忆碎片,如同被无形之手牵引,纷纷涌向那冰冷的玉茧。
更奇特的是,在这些碎片中,竟然夹杂着一些他从未经历过、却无比熟悉的场景:古老的街市,摇曳的灯火,一个书生打扮的背影(陶望三?),以及……一种深沉的、无法言说的眷恋与绝望。
那是小谢的记忆残渣!它们与林曦的记忆碎片交织、碰撞,在这归墟的绝对之“空”中,竟开始自发地重组、演绎,如同一种奇特的“互文”现象!
玉茧的表面,开始浮现出极其淡薄、变幻不定的光影,像是水中的倒影,又像是即将熄灭的梦境。
一个模糊的、由两人记忆碎片共同构成的、非生非死的“中间态”意识场,正在艰难地形成!这意识场脆弱不堪,却真实存在,它既不是纯粹的小谢,也非林曦的臆造,而是一种在绝境中、由两个灵魂的印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