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最后的绅士(1/3)
万象楼里的时间,失去了世俗的刻度,变成了由油灯燃烧、记录册页增厚和壁龛光点那几乎无法察觉的细微变化所标记的、缓慢流淌的粘稠物质。
林曦的生活,也凝固成了一套刻板的仪式。
每日清晨(如果那永恒不变的昏暗可以称之为清晨),他会用一方干净的软布,仔细擦拭那盏油灯的玻璃罩,确保光线不受阻碍。
然后,他会检查壁龛,确认光点安然无恙,其内的庭院幻象依旧静谧。
接着,便是长达数个时辰的静坐与观察,在册子上记录下那些旁人看来毫无意义的细节。
傍晚时分,他会离开隔间,沿着固定的路线,去楼内的“膳堂”领取一份寡淡却足以维持魂体不散的食物。
路上,他会对遇到的每一位“同事”——无论是不言不语的账房先生,还是眼神空洞的宫女幽灵——微微颔首致意,尽管从未得到过回应。
这并非楼规要求,而是他为自己设定的、维持内心秩序的最后一点体面。
那些在世界大战和政权更迭中,试图以旧式礼节和固执的尊严对抗时代洪流的没落贵族,其精神内核,此刻竟在这诡异的万象楼中,在一个现代青年身上,以一种奇异的方式延续着。
这种坚守,无关功利,甚至显得迂腐,但它是在无边虚无中,为自我存在竖立的一座微小界碑。
他与光点的“交流”也变成了一种仪式。
他不再急切地试图唤醒或沟通,而是像一位耐心的访客,每日定时来到这座特殊的“博物馆”前,轻声讲述着一些碎片化的内容。
有时是回忆大学时读过的某本小说里的句子,有时是描述记忆中故乡某条街道在黄昏时的光影,有时仅仅是诉说今日楼内遇到的琐事,比如膳堂供应的汤里多放了一味罕见的菌菇。
他的语气平和,不带过多情绪,仿佛只是在向一位沉睡的老友汇报日常。
通言印传来的反馈,依旧是那片庭院深沉的静默,但偶尔,当他讲述到某些极其平淡却充满生活质感的细节时(比如童年夏日午后冰棍融化的甜腻),那株青莲的叶片会极其轻微地颤动一下,如同被微风拂过。
这种变化转瞬即逝,册子上的记录也仅仅是“未时三刻,莲叶微动,因果不明”,但林曦的内心,却会因此泛起一丝微弱的暖意。
这是一种超越了语言和逻辑的、近乎本能的共鸣,是两种孤独存在在绝对寂静中相互确认的信号。
然而,这种脆弱的平衡,并未持续太久。
一天,李管事罕见地主动来到林曦的隔间,脸上不再是往常的慵懒,而是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他身后还跟着那位穿着白大褂、摆弄仪器的“研究员”。
“楼里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藏品能量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