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这小子,到底是什么来头?(1/3)
只听见参谋长沈苍野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种豁然开朗的兴奋:
“旅长!政委!你们再仔细看看这五个核心构想!”
沈苍野手指点着报告,仿佛那上面写的不是文字,而是闪闪发光的金子。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构建强敌数据库与模拟画像!”
“‘虚实结合,科技赋能’——C4ISR系统与电子对抗一体化运用!”
“‘深度模拟,逼真对抗’——打造模块化、可定制的‘混合威胁’单元!”
“‘以败求胜,锤炼红军’——建立科学的对抗评估与‘败点’复盘机制!”
“‘灵活高效,精干指挥’——探索适应未来战场的扁平化指挥模式!”
沈苍野每念一条,语气就激动一分,眼神就更亮一分。
“旅长!政委!”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两人,“这五点,简直就是为我们319旅量身打造的蓝军建设‘取胜秘籍’啊!”
“取胜秘籍”四个字,他说得格外用力!
“有了这个清晰的思路和框架,我们旅的专业化蓝军建设,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抓手!”
“按照这个路子走下去,我们319旅的蓝军,未来在各种演习对抗中,绝对能成为一块真正的‘磨刀石’!一块能让红军部队脱胎换骨、提升实战能力的‘硬石头’!”
吴学军听得连连点头,眼神中爆发出强烈的认同感:“没错!老沈说得对!这思路,抓得太准了!太透彻了!”
他用力一挥手:“什么叫专业化?这就叫专业化!什么叫体系化?这就叫体系化!这报告,真正抓住了未来蓝军建设的灵魂!”
陈厉川也笑着补充道:“是啊,既有理论的高度,又能紧密结合我们旅的实际,还具备很强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能在一份初步方案里看到这么多闪光点,难得,真是难得啊!”
三位大佬你一言我一语,对这份报告赞不绝口。
站在一旁的赵立行听得是心潮澎湃,又困惑不已。
武装侦察连?
真的是武装侦察连?
他再次确认了报告封面上的字迹。
没错啊!
赵立行感觉自己的认知受到了冲击。
武装侦察连那帮家伙,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有文化”了?
胡向那个大嗓门的连长,吴志那个看起来文绉绉但据说训练也挺狠的指导员……他们能搞出这种让旅领导都集体高潮的东西?
难道真是那个新来的排长谭建林?
可一个刚毕业的学员……这也太……
赵立行甩了甩头,不敢再想下去。
这时,吴学军似乎终于从激动中稍微平复了一些,他再次将目光投向沈苍野和陈厉川,眉头又微微皱起。
“不过,这报告真的是武装侦察连自己搞出来的?”他还是忍不住问出了心底的疑问。
陈厉川也面露思索:“是啊,这水平确实太高了点。
武装侦察连的人员构成,我们都清楚。
让他们冲锋陷阵没问题,让他们搞这种顶层设计性质的东西……”
他摇了摇头,没再说下去,但意思不言而喻。
沈苍野沉吟片刻,说道:“署名是他们的。
具体是谁主笔,或者有没有其他人参与,我们现在不好判断。
最大的可能,还是那个谭建林起了主要作用,或许胡向和吴志也提供了一些方向性的指导?”
这个解释相对合理一些,但仍然无法完全打消吴学军和陈厉川的疑虑。
吴学军摆了摆手:“行了!先别纠结这个了!这报告本身是好东西,这就够了!”
他看向沈苍野:“老沈,这份报告,我看可以作为我们旅专业化蓝军转型的基本框架和指导性文件!”
沈苍野立刻点头:“同意!这份报告的思路非常清晰,逻辑严谨,五个核心构想抓得很准。
后续,我们参谋部可以组织精干力量,在这个框架下,进行进一步的细化、补充和完善,形成最终的实施方案。
”
陈厉川也表示赞同:“就这么定!先把方向立起来!有了这份高质量的初步方案打底,我们后续的工作就好开展多了。
”
吴学军拿起那份武装侦察连的报告,小心翼翼地将其放在自己手边,与其他报告明显区分开来,动作像是在呵护一件稀世珍宝。
然后,他才指了指桌上那堆被冷落的文件,对沈苍野说道:“好了,老沈,继续看其他的吧。
虽然……估计也没什么亮点了,但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完。
看看其他单位,还有没有稍微能入眼一点的。
”
沈苍野脸上露出一丝苦笑,伸手拿起了最上面的一份报告,封面上写着“1营”。
刚才还因为武装侦察连报告而亮的眼神,瞬间又黯淡了下去。
办公室里的气氛,也从刚才短暂的兴奋,重新回到了之前的压抑和无奈。
只有赵立行站在原地,心里还在琢磨着:武装侦察连谭建林这小子,到底是什么来头?
沈苍野手指点着报告,如同摩挲着一块价值连城的璞玉,声音里的兴奋几乎要溢出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旅长!政委!这五点,每一条都打在了关键上!”
他的目光在吴学军和陈厉川脸上扫过,看到两人同样专注的神情,心中更是激荡。
“第一点,‘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构建强敌数据库与模拟画像!”
沈苍野加重了语气:“这不就是我们一直想做,但又缺乏系统思路的事情吗?我们以前搞蓝军,要么是照搬外军手册,要么是凭经验想象,从来没有真正下功夫去建立一个动态的、详尽的、针对性的‘假想敌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