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铁血砺精兵,量产机枪固防线(2/3)
们也放不开,跑起来畏畏缩缩。
李云龙正好路过训练场,看到这场景,忍不住骂道:“他娘的!都给老子放开了练!扮演鬼子的,就把自己当成真鬼子,敢冲敢打;扮演伏击手的,就想着怎么把‘鬼子’全部消灭——现在不练真点,到了战场上,鬼子可不会给你们留活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李云龙的“督促”下,战士们终于放开来。
三连的一个班组在演练时,先用假地雷“炸”停“鬼子”的推进,再用轻机枪压制,最后派两个战士绕后“俘虏”了三个“鬼子”,动作连贯,配合默契。
徐昊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松了口气——这正是他想要的班组协同效果。
可训练的劲头还没持续两天,新的问题就来了。
兵工厂的轻机枪量产遇到了瓶颈——王铁匠带着工人们连续熬了三个通宵,却只造出十挺机枪,离徐昊计划的“一个营配三十挺”还差得远。
徐昊赶到兵工厂时,王铁匠正蹲在熔炉旁,手里拿着根没锻好的枪管,眉头拧成了疙瘩。
“怎么回事?”徐昊走过去,看到石桌上摆着五根变形的枪管——都是因为锻打时温度没控制好,导致枪管出现裂痕,只能当废料处理。
王铁匠叹了口气:“咱们的熔炉太小,一次只能锻打一根枪管,还得等温度降下来才能继续。
太原兵工厂有专门的加热炉,一次能锻打十根,咱们这土办法,实在赶不上进度。
”他指着墙角的钢材,“剩下的钢材只够造十五挺了,要是再这么浪费,一营的机枪班都配不齐。
”
徐昊看着熔炉里跳动的火苗,突然想起系统商城里的“简易加热炉蓝图”——这是解锁“7.92mm子弹制造工艺”时附赠的,需要用耐火砖和铁皮搭建,能同时加热三根枪管,效率能提高两倍。
他立刻从怀里掏出图纸,递给王铁匠:“咱们按这个图纸,建个简易加热炉!用山里的耐火砖当炉膛,铁皮当外壳,再把熔炉的火引过去,最多两天就能建好。
”
王铁匠接过图纸,眼睛一亮:“这主意好!俺们现在就动手!”他立刻召集工人们,有的去山里挖耐火砖,有的去拆鬼子的废弃铁皮,有的则改造熔炉的烟道——老乡们听说兵工厂缺人手,也主动来帮忙,张大爷带着几个老石匠,用凿子把耐火砖凿成合适的形状,手指被磨破了也没停下。
两天后,简易加热炉终于建好了。
徐昊亲自调试温度,系统面板上的【加热炉参数】显示,炉内温度能稳定在1200℃,正好适合铁轨钢的锻打。
王铁匠把三根枪管坯同时放进加热炉,半个时辰后取出来锻打,果然没再出现变形的情况。
到了傍晚,兵工厂就造出了五挺合格的轻机枪,比之前的效率提高了一倍还多。
“成了!”王铁匠拿着刚锻好的枪管,激动得手都抖了,“按这个速度,半个月内肯定能给一营配齐三十挺机枪!”
徐昊也松了口气,打开系统面板,【轻机枪量产任务进度】从33%跳到了50%。
更让他惊喜的是,系统突然弹出提示:【检测到士兵训练成效显着,轻机枪量产稳步推进,解锁“士兵培训”功能!奖励:《班组协同战术手册(进阶版)》,系统商城新增“简易体能训练器材”兑换权限】。
他翻开进阶版手册,里面详细写着“机枪+步枪+手榴弹”的立体协同战术,还有“步炮配合”的实战案例,正好能用来提升一营的战术水平。
徐昊立刻拿着手册去找周铁柱,两人趴在雪地里,对着训练场的沙盘研究起来,时不时用树枝在沙地上画战术图,雪粒落在图纸上,很快就积了薄薄一层。
训练进行到第十天,徐昊决定搞一次“实战检验”。
他让侦察兵小李去摸清鬼子的侦察路线,发现每天下午都会有一个班的鬼子,带着两挺轻机枪,在鹰嘴崖外围的马家坡巡逻。
徐昊当即决定:“就打这个侦察班!用咱们训练的班组协同战术,争取零伤亡歼灭敌人,缴获他们的武器!”
李云龙一开始不太同意:“就一个班的鬼子,没必要兴师动众。
”可看到徐昊拿出的战术计划——三个班组分别负责伏击、牵制、支援,每个环节都标注得清清楚楚,他又改了口:“行!就按你说的办!但记住,安全第一,别为了几个鬼子把自己人搭进去。
”
当天下午,三个班组的战士们悄悄摸向马家坡。
一班组埋伏在坡下的灌木丛里,负责用轻机枪压制;二班组藏在坡上的石缝里,负责扔手榴弹;三班组则绕到鬼子的退路,负责拦截。
徐昊和周铁柱趴在坡顶的岩石后,用望远镜观察鬼子的动向。
申时左右,鬼子的侦察班果然来了。
十个鬼子排成两路纵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