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扩厂淬新刃,厉兵秣马待强敌(2/3)
,被战友们笑,红着脸蹲在地上不肯起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给老子站起来!”李云龙突然走过来,手里拿着根马鞭,“老子当年参军,用的是红缨枪,比你们的木棍沉三倍!扔手榴弹扔不远?那就每天加练五十次,扔到能炸到鬼子为止!”他指着瘦高个新兵,“你叫啥名字?”
“俺叫王小二,是张庄的。
”新兵小声回答。
“王小二是吧?”李云龙蹲下来,捡起个手榴弹模型,“看好了,扔的时候要转腰、甩臂,把力气都用在手上,像这样——”他示范着扔了出去,模型飞出二十多米,落在雪地里。
“你试试!”
王小二咬着牙,按照李云龙的动作扔了一次,这次扔了十米远。
“好!再扔!”李云龙喊道。
新兵们也跟着鼓劲,王小二扔了一次又一次,胳膊酸得发抖,却没停下,最后一次居然扔了十五米远。
“好样的!”徐昊拍了拍他的肩膀,“明天给你配把真枪,好好练!”
为了让新兵尽快适应战场,徐昊把新兵连分成十个班组,每个班组配一个老兵带教,用缴获的鬼子武器进行实战演练。
周铁柱虽然腿没好,却主动要求带机枪班的新兵,他坐在木台上,手把手教新兵拆机枪、装弹链,伤口被震得疼了,就咬着牙忍过去,额头上的汗珠子往下滴,却依旧笑着说:“这点疼算啥,等你们能打鬼子了,俺比啥都高兴。
”
训练进行到第五天,侦察兵小李带来了坏消息:“团长!徐参谋!鬼子北平师团的先头部队已经到了阳原,有五千多人,还有十辆坦克和二十门山炮,离鹰嘴崖只剩八十里了!他们还在周边的村子抓壮丁,抢粮食,老乡们都往咱们这边逃!”
李云龙立刻下令:“赵刚,你带二营去接应老乡,把他们安置到后山的山洞里,给他们发粮食和棉衣;徐昊,你负责把兵工厂的设备往山洞里转移,中型迫击炮和子弹流水线不能丢;我带一营和骑兵连,去阳原外围埋地雷,拖延鬼子的推进速度!”
战士们立刻行动起来。
徐昊带着工人们拆机床,每拆一个零件,就用布条包好,老乡们也来帮忙,用独轮车把设备往山洞里运。
张大爷推着一辆车,上面装着中型迫击炮的炮管,雪地里的车辙很深,他却一步没停,嘴里还念叨着:“这些家伙是打鬼子的宝贝,绝不能让鬼子毁了!”
李婶带着妇女们给老乡们缝棉衣,她们把缴获的鬼子军大衣拆了,改造成适合老乡穿的棉衣,有的还在衣服上绣上“抗日”两个字。
一个老太太拿着件改好的棉衣,递给徐昊:“徐参谋,你穿着暖和,好好打鬼子,俺们等着胜利的那一天!”
当天下午,李云龙带着一营和骑兵连回来了,他们在阳原外围埋了两百多颗硝油地雷,还炸毁了鬼子的两座炮楼,缴获了五十多支步枪和两箱子弹。
“他娘的!鬼子的先头部队被俺们炸懵了,至少能拖他们三天!”李云龙兴奋地说,脸上还沾着黑灰,军大衣上有个弹孔,却毫不在意。
徐昊却没那么乐观,他打开系统面板,【战场预警】显示:【日军北平师团主力(人)分三路推进,中路为坦克集群(56辆97式),左翼为步兵联队(8000人),右翼为炮兵旅团(120门山炮),预计七天后抵达鹰嘴崖】。
“三天不够,咱们得在鹰嘴谷和阳原之间再设两道防线,用反坦克壕和地雷区拖延时间。
”
赵刚也补充道:“我已经联系了师部和周边友军,他们会在鬼子的侧翼和后方袭扰,县大队也会去破坏鬼子的补给线。
咱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抓紧时间训练新兵,量产中型迫击炮和子弹,做好最坏的打算。
”
接下来的几天,独立团全员进入备战状态。
兵工厂里,王铁匠带着工人们连夜赶制中型迫击炮,每天只能睡三个时辰,眼睛熬得通红,却依旧坚持锻打炮管;新兵连的训练也更加严格,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练体能,上午练射击和刺杀,下午练班组协同,晚上学战术理论,王小二已经能把手榴弹扔到二十米远,还能熟练拆解轻机枪;战士们和老乡们一起,在鹰嘴谷外挖反坦克壕,壕里插满削尖的铁轨段,上面盖着薄雪和树枝,伪装得和地面一样。
第七天清晨,第一批量产的十门中型迫击炮终于完成,子弹也攒够了五万发。
徐昊带着炮兵小队和新兵连去后山演练,十门迫击炮同时开火,榴弹像雨点般落在模拟的鬼子阵地,新兵们也表现出色,班组协同配合默契,轻机枪和步枪交替掩护,手榴弹精准落在“鬼子”中间。
“好!”李云龙拍着徐昊的肩膀,“这些新兵再练几天,就能上战场了!咱们的中型迫击炮要是再多造些,就算鬼子来三万多人,老子也能让他们有来无回!”
可欢乐的气氛没持续多久,侦察兵小李就慌慌张张地跑回来:“团长!徐参谋!鬼子的主力已经到了阳原,中路的坦克集群正在往鹰嘴崖推进,离咱们只剩五十里了!他们还抓了两百多个老乡,在前面当挡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