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诸葛献策(3/3)
头颔首,眼眉轻敛,一副静待上座之人吩咐的姿态。
“雨菲,此处没有外人,你大可放轻松些。
”坐于张娘子对面的却是当朝「兵部尚书令」崔衍,此刻正和善的看着张雨菲,满脸堆笑。
上首之人随即也投来笑意,“小七儿,你以前可没有这么文静!”说话之人的音调颇为年轻,却带着一丝上位者独有的气韵。
“王公在上,小女子不敢胡闹。
”她顺势腹诽了几句,但嘴中说出来的又是另一句话,“此番,「赵王」和崔大人一同赏光,想必是有要事,但有小女子可尽力而为的,敬请吩咐。
”张雨菲的声音透过面纱,恭敬中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疏离。
上首的「赵王」黄晏,一身月白常服,玉冠束发,面容俊朗,此刻嘴角噙着玩味的笑意,指尖轻轻叩击着桌面。
他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如炬,仿佛要穿透那层薄纱:“小七儿,还是这般滴水不漏。
也罢,本王确有一事,非你不可。
”
他顿了顿,眼神扫过一旁的崔衍,后者立刻会意,轻咳一声,捋须道:“张娘子,此事关乎军国,亦关乎王爷安危,需万分谨慎。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黄晏接过话头,语气依旧带着几分少年人的跳脱,却多了一抹不容置疑的锐利:“本王厌倦了这永安城里的金丝雀笼,更腻烦了那些虚头巴脑的交际。
纸上谈兵,终觉浅。
欲知军情,体察兵心,非亲入行伍不可。
”
他目光灼灼地盯着张雨菲:“本王要入军营。
不是以亲王仪仗,不是以钦差身份,而是以一个最普通不过的、新募入伍的军卒身份。
名字、籍贯、过往,皆要经得起推敲盘查,便是营中老吏,也看不出半分破绽。
”
“兵部那边,该有的文书、调令、籍册,崔尚书自会料理得天衣无缝,流程上绝无问题。
”崔衍适时补充,语气沉稳,“然则,这‘身份’本身,从何而来,如何嵌入,如何令营中上下、乃至同袍皆信之不疑,却需一个扎根于市井、又能通达军中的巧妙途径。
这‘根’,需扎得深,扎得实。
”
黄晏身体向后靠了靠,姿态看似放松,眼神却愈发锐利,带着一丝恳切,又带着上位者隐晦的威压:
“小七儿,你这怡然夜市,鱼龙混杂,三教九流通达四海,更与京畿各营后勤采买、军属往来有着千丝万缕的勾连。
本王思来想去,唯有你这里,能为本王捏造一个天衣无缝、经得起任何风吹雨打的‘出身’——一个让本王能真正沉下去,看得清、听得明的身份。
”
他手指在桌面轻轻一划,仿佛勾勒出一条无形的潜入路径:“此事,非你不可。
本王信你,一如当年。
”最后几个字,他说得极轻,却带着沉甸甸的分量,目光穿透面纱,直抵张雨菲眼底。
雅阁内一时寂静,只有窗外隐约传来的市井喧嚣。
张雨菲眼睫微垂,面纱纹丝不动,仿佛在无声地权衡着这“捏造”的分量与风险。
片刻,她缓缓抬起眼帘,那双深邃的眸子对上黄晏的目光,清冷的声音在寂静中响起:
“王爷所求,小女子明白了。
‘根’,自有现成的可扎。
城南‘顺风’镖局,常年为京营押运辎重,其主乃我夜市常客,亦欠我一份人情。
其麾下有一队专走西线粮道的趟子手,常年与营中后勤、守备军士厮混,身份底子清白干净。
小七儿可安排王爷顶替其中一名新近‘病故’的趟子手,此人孤寡,籍册皆在镖局,尚未报备兵部消籍。
由镖局引荐,入营充作新募辅兵,顺理成章。
王爷只需稍改形容,习得几分粗粝气便好。
”
她顿了顿,补充道:“此路,稳妥,可信,且无人会深究一个送粮小卒的过往。
”
……
子夜焚香时分,「正元帝」赤身站在通天镜前。
铜镜里映出的身体苍白如鬼,腰间血肉所剩无几,血丝也漫布眼中。
他失神地抓起金刀在臂上划出血痕,血珠一颗一颗渗出来,而后聚集到一处滴落而下,随立在一旁的俊美男子阮蓉更加癫狂,仰着身子凑近,张开嘴贪婪地接住这血液,一脸得意而陶醉的神情。
“来人!”不多时,他甩开前来包扎的太医,“把长春宫那个长得像皇兄的伶人带来!”
当第一缕晨光刺破窗纸时,他掐着伶人喉咙的手终于松开,望着地上那具再也不会睁开眼睛的躯体轻笑:“你看,朕终究是坐稳了这龙椅……”
喜欢神州明夷录请大家收藏:()神州明夷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