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庆功宴上枪声乍起(1/3)
民国三十四年秋,即一九四五年十月的重庆,雾气裹挟着山城,白日里的湿热到了晚间化作细密的露水,悬在檐角,凝在叶梢。
抗战胜利的欢庆余温尚存,罗家湾军统局本部大礼堂内,此刻正灯火通明,觥筹交错。
一场为表彰有功之臣、实则暗流涌动的庆功宴在此举行。
水晶吊灯下,将星闪耀,旗袍摇曳,留声机里流淌着周璇婉转的歌声,试图用这浮华的喧嚣,掩盖战争创伤与即将到来的内部倾轧。
军统局第三处(行动处)副处长郑耀先,身着合体的校级军便服,领章上校星徽在灯下泛着冷硬的光。
他手持酒杯,周旋于宾客之间,嘴角噙着一抹恰到好处的笑意,应对着各方或真或假的恭维与试探。
他身形挺拔,面容算不上十分英俊,但眉宇间那股历经淬炼的沉稳与偶尔掠过的锐利眼神,令人不敢小觑。
只有极细心者,方能察觉他看似随意的步履,始终保持着对全场动态的掌控,尤其是主位方向——那里,军统局局长戴笠正与几位核心高层低声交谈。
戴笠今日心情似乎不错,清癯的脸上带着一丝难得的松弛,但那双深陷的眼睛依旧如鹰隼般,扫视着全场,不漏过任何一丝异动。
郑耀先的目光,似是不经意地掠过穿梭服务的侍者队伍。
忽然,他端杯的手指几不可察地收紧了一瞬。
一个端着银质托盘、身形略显单薄的年轻侍者,动作似乎比其他同行僵硬半分,托盘边缘与指尖接触处,因过度用力而微微发白。
更重要的是,当这侍者的视线与戴笠方向交汇时,那瞬间眼底闪过的绝非敬畏或好奇,而是一种极力压抑的、冰冷的决绝。
“有意思。
”郑耀先心中默念,面上笑容不变,与身旁一位税警总团的团长碰了下杯,脚步已不着痕迹地向戴笠所在的核心区域挪近了数尺。
他需要更佳的应变位置。
与此同时,军统局电讯处(第四处)值班室内,却是另一番景象。
与礼堂的喧嚣隔绝,这里只有电台滴滴答答的讯号声、纸张翻动的沙沙声,以及空气中弥漫的淡淡电子元件和烟草混合的气味。
布置科科长刘铭章坐在一台高性能收报机前,耳机紧贴耳廓,全神贯注。
他面容斯文,戴着一副黑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神专注而沉静,与郑耀先的外放锐利形成鲜明对比。
突然,一组异常急促、加密等级极高的信号闯入监听频率。
刘铭章眉头微蹙,迅速调整旋钮,将信号捕捉、记录。
指尖在电报纸上飞快移动,留下串串密码符号。
这组密码结构陌生,并非已知的日伪或中共常用码制,透着一股诡谲。
“猫头鹰……鸣啼……”他低声咀嚼着密码中反复出现的核心词缀,大脑飞速运转,调动着所有密码学知识和近期情报记忆。
汗水从他额角渗出。
一种不祥的预感如冰蛇般缠绕上心头。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值班室内其他同事或在处理日常电文,或在小憩,无人察觉此处的异状。
终于,在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替代与移位运算后,密文的真意破壳而出——“宴会有变”!四个字,宛如惊雷在他脑中炸响。
宴会?今晚局本部的庆功宴!他猛地抬头看向墙上的挂钟,宴席正酣。
来不及细想消息来源,刘铭章一把抓起内部专线电话,手指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