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阴霾下的微光(1/3)
---
蕲县古道风波之后,日子仿佛又回到了图籍房那单调而规律的节奏中。
程参军对陈暮的态度依旧严肃,但吩咐他单独处理的文书却渐渐多了一些,内容也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地图校勘,偶尔会涉及到一些边境军情通报的摘要整理,或是地方郡县上报的、关于流民安置、盗匪清剿的简报。
这是一种无声的信任,也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考验。
陈暮一如既往地沉静,将每份经手的文书都处理得条理清晰,批注得当。
他从不逾矩,只在自己职责范围内提出最审慎的建议,对于不明朗或敏感的信息,则客观罗列,不加妄断。
这种沉稳可靠的作风,似乎让程参军颇为满意。
然而,鄄城上空的空气却日渐凝重起来。
来自北面的坏消息像秋日的阴云,一层层堆积,压得人喘不过气。
先是传闻袁绍在北方对公孙瓒用兵取得大胜,势力愈发膨胀,对曹操这位昔日盟友兼潜在对手的忌惮与日俱增,边境摩擦时有发生。
接着,更确切的消息传来:被曹操击败后投奔刘备的吕布,竟然趁刘备与袁术交战之机,袭取了徐州!
这一消息,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在曹军高层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徐州地理位置关键,吕布骁勇善战,其若站稳脚跟,与北方的袁绍、南方的袁术形成夹击之势,将对兖州构成致命的威胁。
州牧府内,灯火彻夜不熄。
荀彧、程昱等谋士,夏侯惇、曹仁等将领,频繁出入,人人脸上都带着凝重之色。
一种大战将至的紧迫感,弥漫在整个鄄城。
这一日,陈暮被程参军唤去,协助整理一批关于兖州各郡县仓廪储粮的统计文书。
这不是地图,却比地图更关乎生死。
连年征战,兖州本就凋敝,去岁虽大破青州黄巾,收降卒数十万(择其精锐为青州兵),但缴获的粮草远不足以支撑长期消耗,数十万张嘴要吃要喝,加上原本的军队和百姓,粮食问题早已是悬在头顶的利剑。
陈暮埋首于一堆堆枯燥的数字中,将各地上报的存粮数目、消耗速度、运输损耗等数据,分门别类,汇总核算。
越是计算,他的眉头皱得越紧。
各县报上的数字看似不少,但分摊到庞大的人口和军队头上,再扣除必须留作的春耕种子,结余之数,岌岌可危。
尤其是东部、南部几个与徐州、豫州接壤的郡县,因时常面临战乱威胁,存粮更少,运输线也更长、更不安全。
“参军,”陈暮将整理好的汇总简册呈给程昱,忍不住开口,语气带着忧虑,“据各县所报,即便按最低标准配给,现有存粮恐亦难支撑全军度过今冬。
若近期有大规模军事行动,粮草缺口将会极大。
”
程昱接过简册,快速浏览着,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何尝不知粮草艰难?但局势逼人,有些仗,明知艰难也得打。
“知道了。
”他声音沙哑,“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