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阴霾下的微光(3/3)
,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案,尤其是“先稳后图”的战略,符合当前兖州的实际情况。
众人闻言,虽仍有担忧,但心下稍安,纷纷领命。
军议散去,众人各自忙碌。
荀彧却将陈暮留了下来。
“陈暮,”荀彧看着他,目光温和却极具穿透力,“方才议及粮草筹措与屯田之事,你之前整理图籍,对兖州各郡县的土地、水源、人口分布应有了解。
以你之见,若行屯田,何处可为首选?利弊如何?”
陈暮心中一震,没想到荀彧会直接询问他的意见。
这已远超他一个图籍书佐的职责范围。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脑海中迅速闪过无数地图和数据。
他略一沉吟,谨慎答道:“回先生,卑职浅见,若行屯田,首重安全与水利。
据此,可有上中下三策。
”
“哦?细细道来。
”荀彧饶有兴趣。
“上策,可选鄄城、东郡等核心腹地,依托现有城池,安全无虞,且临近黄河、濮水,水利便利。
然此地人口相对密集,良田多已有主,推行或遇阻力,且易与民争利。
”
“中策,可选济阴、山阳郡交界处,此地经去年大战,地广人稀,无主荒地甚多。
且巨野泽水网密布,可兴水利。
然此处靠近徐州,需驻重兵保护,安全成本较高。
”
“下策,则是利用黄河沿岸淤积之地,地力肥沃,但易受水患,且需大规模修建堤防,初期投入巨大。
”
他顿了顿,总结道:“卑职愚见,或可三管齐下。
核心区以军屯为辅,稳定为主;重点开发济阴、山阳交界处,以为军粮主要来源;黄河沿岸则可徐徐图之。
此外,屯田非止种粮,亦可畜牧、织造,方能最大限度补充军需。
”
荀彧听完,久久不语,只是用手指轻轻敲着桌面。
陈暮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不知自己的回答是否妥当。
良久,荀彧才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思路清晰,考量周全,虽略显理想,但确为可行之策。
看来,让你埋首图籍,是有些屈才了。
”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乱世之中,知易行难。
一个好的方略,需要无数像你这样,能于细微处见真章、能脚踏实地去执行的人,方能化为现实。
陈暮,好生做事,戒骄戒躁。
”
“谢先生教诲!暮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先生期望!”陈暮躬身行礼,内心涌起一股暖流。
他知道,这简短的对话,是一次重要的认可。
走出州牧府,夜风凛冽,但陈暮却觉得胸中有一股热流在涌动。
他不仅亲眼目睹了高层的决策过程,更得到了荀彧的亲自点拨。
他这块“砥石”,终于在阴霾笼罩的时局下,凭借自己的扎实与细致,磨出了一丝微光。
前路依然漫长艰险,但他脚下的根基,似乎又坚实了几分。
喜欢魏砥请大家收藏:()魏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