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受邀入馆,寄身修行(1/3)
括苍山的晨雾还未漫过半山腰时,叶法善已背着简单的行囊站在清霄观门口。
行囊里只有几件换洗衣物、一叠空白符纸、一小盒朱砂,还有师父智玄子塞给他的一本《符箓精要》——那是智玄子年轻时的手札,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各种符箓的绘制心得,是观中至宝。
“师父,弟子走了。
”叶法善对着智玄子深深一揖,眼眶有些发热。
虽然只是暂别,心中却难免不舍。
这清霄观是他从小长大的地方,一草一木都透着熟悉的暖意。
“去吧。
”智玄子拍了拍他的肩膀,目光温和而深邃,“记住,无论到了哪里,修行的根本都在己心。
青云道馆典籍虽多,却也不可盲从,要多思、多悟、多验。
”
“弟子谨记师父教诲。
”叶法善再拜,又与李涵等师兄弟一一辞别,这才转身跟上早已等候在山门外的玄阳子一行。
山路蜿蜒,晨光透过枝叶洒下斑驳的光点。
玄阳子走在最前面,步伐稳健,偶尔会停下来指点路边的草药,或是与叶法善谈论几句道法心得。
他的四个弟子跟在后面,其中刘志和赵峰见到叶法善时,脸上都带着友善的笑意——经过前日的切磋,他们早已对这个年轻的小道长心生敬佩。
越往下走,山路渐渐宽阔起来,人烟也稠密了许多。
起初只是零星的农舍,后来便出现了成片的村庄,田埂上有农人弯腰劳作,村口的老槐树下坐着纳凉的老人,见了玄阳子一行,都恭敬地打招呼。
“玄阳子道长又去县城啊?”一个正在晒谷的老汉笑着喊道。
“是啊,带个小友去道馆看看。
”玄阳子笑着回应,平易近人,丝毫没有高人的架子。
叶法善跟在一旁,默默看着这一切。
他发现,玄阳子虽然住在县城的道馆,却与乡邻们十分熟络,显然常来常往。
这让他想起师父说的“修道不能离尘”,或许正是这份与市井的联结,让玄阳子的道法更接地气,也更懂得如何济世。
走到日头偏中时,前方终于出现了县城的轮廓。
高大的城墙青砖黛瓦,在阳光下泛着古朴的光泽,城门口人流如织,挑着担子的货郎、牵着马的商人、背着书包的学童……喧闹的人声隔着老远就传了过来,与括苍山的清幽截然不同,充满了鲜活的人间烟火气。
“那便是云溪县了。
”玄阳子指着前方,“青云道馆在城东,离这里还有两里地。
”
进入县城,街道两旁商铺林立,绸缎庄、杂货铺、酒肆茶楼一应俱全,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叶法善好奇地打量着这一切,他虽随师父下山采买过几次,却从未深入县城腹地,这般热闹景象,让他觉得新鲜又陌生。
穿过两条主街,拐进一条相对僻静的巷子,喧闹声顿时小了许多。
巷子尽头,一座气派的建筑群映入眼帘——正是青云道馆。
道馆的大门是朱漆的,门框由整块青石打造,上面雕刻着云纹图案,虽不奢华,却透着庄重。
门楣上悬挂着一块黑底金字的匾额,上书“青云道馆”四个大字,笔力苍劲,气势雄浑,一看便知出自名家之手。
门口两侧各立着一尊石狮子,虽不算高大,却栩栩如生,镇守着门户。
“到了。
”玄阳子上前推开大门,门轴发出“吱呀”的轻响,像是在欢迎来客。
走进道馆,眼前豁然开朗。
这是一个极大的院落,地面由青石板铺就,干净整洁。
院中种植着几株苍劲的松柏和一片青翠的修竹,竹下还放着几张石桌石凳,显然是供人休憩论道之用。
穿过前院,后面还有几进院落,亭台楼阁错落有致,隐约能看到回廊曲折,假山叠翠,比清霄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