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小汪冲劲破困局(3/3)
英国老头史密斯愣了一下,看着眼前这个气度不凡、英语流利的年轻人,又看了看明显不胜酒力的汪明珠,哈哈一笑:“好!爽快!宝总?来!干杯!”
宝总二话不说,端起汪明珠面前那杯几乎满溢的白酒,与史密斯碰杯,一饮而尽!动作干脆利落,面不改色。
接着,他又主动敬了那位华裔助理一杯。
他的酒量是在咸亨路弄堂和黄河路酒桌上实打实练出来的,加上爷叔传授的“酒场应酬法”(提前喝牛奶、吃解酒药、掌握节奏),应付这种场面游刃有余。
有了宝总的加入,酒桌上的气氛顿时扭转。
宝总谈笑风生,用流利的英语介绍着上海的风土人情,巧妙地避开业务细节,只谈风月,同时不动声色地引导话题,化解对方的刁难。
他既给足了史密斯面子,又牢牢掌控着节奏,让汪明珠得以喘息,坐在一旁默默观察学习,心中充满了感激和钦佩。
一场原本可能让汪明珠难堪甚至导致业务失败的酒局,在宝总的暗中相助下,不仅顺利度过,反而拉近了与客户的距离。
史密斯对宝总印象极佳,临别时还特意交换了名片。
几天后,27号传来消息,那个欧洲订单,史密斯最终选择了与27号合作,并且在合同细节上做出了让步。
汪明珠作为项目负责人,立下了头功!她心里清楚,这份功劳,有一半要归功于那个在金美林挺身而出、替她挡酒的宝总。
“宝总,谢谢你!那天要不是你……”汪明珠特意打电话到和平饭店,声音里充满了真诚的感激。
“汪小姐客气了,举手之劳。
”宝总的声音平静,“是汪小姐自己业务能力强,我只是凑巧帮了点小忙。
”
“不!不是小忙!”汪明珠语气坚决,“宝总,以后有什么我能帮上忙的,你尽管开口!”
这份在困境中结下的情谊,迅速升温。
汪明珠是个知恩图报、也懂得审时度势的人。
她开始在金科长面前,更频繁也更策略性地提及宝总和宝隆贸易的优势——反应快、质量稳定、价格有竞争力。
她利用自己在计划科、储运科积累的人脉,为宝总打通一些非核心环节的关节,比如加快样品检验速度、协调仓库提货时间等。
而宝总,也敏锐地捕捉到了汪明珠的潜力。
她年轻、有冲劲、外语好(这在当时外贸系统是稀缺资源)、学习能力强,更重要的是,她懂得变通,不像一些老油条那样死守教条。
她缺的,是资历和亮眼的业绩。
于是,宝总开始有意识地“喂养”汪明珠业绩。
他利用自己逐渐拓展的渠道和资金实力,主动找到一些符合27号出口方向、但规模不大、手续相对简单的外贸订单,通过汪明珠的渠道走单。
这些订单利润不高,但操作规范,回款快,能稳稳地为汪明珠积累业绩和信用。
“汪小姐,这个单子量不大,但客户信誉好,付款及时,你们27号操作起来也方便。
你看能不能帮忙安排一下?”宝总总是这样轻描淡写地说,仿佛在送她一份小礼物。
汪明珠心领神会。
她知道这是宝总在帮她。
她全力以赴地处理这些订单,从接单、审证、安排生产、验货、报关、出运,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完美,确保不出差错。
她的业务能力在实践中飞速提升,在金科长眼中的分量也越来越重。
两人的合作,形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和良性循环:宝总提供订单资源和人脉支持,助力汪明珠在27号内部站稳脚跟,积累业绩,为晋升铺路;而汪明珠则利用自己在27号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和审批权限,为宝总的外贸事业扫清障碍,提供便利,获取宝贵的配额和信息。
这种基于共同利益和相互信任的“革命友谊”,在27号这栋灰色大楼的背景下,显得格外牢固且富有成效。
然而,在这看似和谐的双赢局面下,一双眼睛始终在暗处窥伺着。
那就是梅萍。
作为汪明珠的同部门同事,梅萍资历比汪明珠老,但能力平平,心思活络。
她眼看着汪明珠这个新人,在短短时间内业绩突飞猛进,越来越受金科长器重,甚至和外面那个风头正劲的“宝总”关系匪浅,心中充满了嫉妒和不甘。
她开始有意无意地打听汪明珠和宝总的合作细节,留意他们之间的往来,试图寻找可以拿捏的把柄。
她像一条潜伏在暗处的蛇,等待着合适的时机。
汪明珠对此并非毫无察觉,但她正沉浸在事业上升期的兴奋和对宝总的信任中,并未太过在意。
她更专注于如何利用宝总提供的下一个机会——一个来自香港的、需求量不小的中档服装订单。
如果能拿下这个订单,她的业绩将再上一个台阶,离她梦寐以求的科长位置就更近一步了。
她摩拳擦掌,准备再次大干一场。
而宝总,站在和平饭店套房的落地窗前,俯瞰着外滩27号那栋灰色大楼的轮廓,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小汪的冲劲,是他撬动27号这块铁板的重要支点。
他们的“革命友谊”,正在为彼此铺就一条通往更高舞台的阶梯。
只是,阶梯之下,暗流已经开始涌动。
梅萍的窥伺,如同投入平静水面的第一颗石子,预示着未来的航程,未必会一帆风顺。
喜欢繁花传请大家收藏:()繁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