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破碎镜像(1/3)
市局医疗中心临时改建的特殊隔离病房外,林峻、苏雨晴与几位从省厅紧急调来的神经科学和生物工程专家,正透过加厚的单向玻璃,观察着里面的吴晓芸。
她依旧昏迷,但生命体征在强效维持下趋于一种脆弱的稳定。
然而,连接在她头皮上的高精度脑电图仪,所显示的波形却让所有专家眉头紧锁。
“这…这不可能。
”一位头发花白的神经科权威推了推眼镜,指着屏幕上复杂且不断变化的脑波图谱,“她的脑区活动模式…呈现出一种极端的分裂和非协同性。
你看这里,主管语言和逻辑的布洛卡区几乎沉寂,但涉及记忆存储的海马体和情绪相关的边缘系统却异常活跃,甚至出现了…类似多重信息并行处理的模式。
这完全违背了已知的神经科学原理。
”
“像是…多个信号源在争夺同一个处理器?”苏雨晴尝试用更通俗的方式理解。
“可以这么粗略比喻,但远比这复杂。
”老专家摇头,“更关键的是,这种异常活动似乎与她体内那些纳米颗粒的周期性‘闪烁’有关。
我们监测到,每当纳米颗粒群活性达到峰值时,她这种异常的脑波活动就会加剧。
”
林峻面色凝重:“这意味着,那些纳米颗粒不仅仅是标记或追踪器,它们可能直接介入甚至改变了她的神经活动?”
“目前看,极有可能。
”另一位生物工程专家接口,“我们分析了从废弃研究所带回的部分残留资料,虽然核心数据被毁,但一些碎片信息指向,这种纳米颗粒被设计为一种‘神经界面微单元’,旨在建立生物脑与外部计算系统的双向数据通道。
”
双向数据通道…林峻想起苏雨晴关于“写入”的推测,心沉了下去。
“所以,那个‘织网者’的意识数据,真的可能有一部分…传输到了她的大脑里?”
“理论上是存在这种可能性的,”老专家语气沉重,“但以我们目前的科技水平,这更像是天方夜谭。
意识上传和下载…这涉及哲学和科学最前沿也最禁忌的领域。
即便技术上存在一丝可能性,其过程也必然伴随着原有人格的毁灭性冲击和难以想象的痛苦。
这个女孩能活下来,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或者说…一个我们尚未理解的意外。
”
病房内,昏迷中的吴晓芸,眉头突然紧紧皱起,嘴唇无声地翕动着,仿佛在经历一场无声的噩梦。
脑电图上的波形再次剧烈地波动起来。
***
与此同时,在市局另一间戒备森严的审讯室里,对韩东明的审讯正在艰难地进行。
与之前的赵刚不同,韩东明显得异常配合,但这种配合带着一种万念俱灰的麻木。
他承认了自己是前“先锋生物”的首席科学家,也是“渡鸦”计划早期的主要参与者之一,甚至承认了非法人体标记和实验。
但当林峻追问“织网者”的真实身份、计划的最终目的,以及那个死去的年轻人是谁时,韩东明再次陷入了沉默,或者说,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回避。
“那个年轻人,叫陈星。
”在长时间的僵持后,韩东明终于嘶哑地开口,眼神空洞地望着天花板,“我的…学生,也是我最杰出的作品,和最彻底的…失败。
”
“作品?”苏雨晴敏锐地捕捉到这个冰冷的词。
韩东明脸上露出一丝苦涩的扭曲:“我们最初的梦想,是攻克渐冻症这类神经退行性疾病。
陈星是志愿者,他当时已到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