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钦差到了杏花村(2/3)
韧、带刺最多的藤蔓,在内部……包裹住一些东西。
比如,最饱满的瓜果种子,或者,最耐储存的豆种。
”
他的眼中,闪烁着冷冽的智慧之光:
“墙,不仅是防御的盾,更是我们未来的粮仓!种子藏于墙内,与藤共生。
外人只看到藤蔓的狰狞与果实,却不知真正的命脉,已与这屏障融为一体!”
赛豆豆似懂非懂,但看到箫景轩眼中,那不容置疑的决断,她用力点头:“好!我…我尽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接下来的日子,杏花村成了巨大的,工地与堡垒的结合体。
藤蔓巨墙,在村民的加固下,一天天变得更高、更厚、更狰狞。
赛豆豆则每日在井边棚内“休息”,实则全神贯注,消耗着来之不易的救助值,小心翼翼地引导着藤蔓内部的结构。
一些最饱满、蕴含着惊人生命力的种子,被坚韧的藤丝,悄然包裹、深藏于藤蔓虬结的深处。
而箫景轩,则如同一块冰冷的礁石,沉默地矗立在风暴的中心。
他亲自训练青壮,对民鞘军,把那套简单,却实用的战场搏杀技巧把,倾囊相授;
他指挥村民挖掘陷阱,布置简陋却致命的机关;
他更利用那一截史王妃的翡翠断臂,在藤墙外几处关键节点,布下了微弱的、能吸引并激怒虫群的,邪力陷阱。
平静,只维持了不到七日。
第七日的黄昏,夕阳如血,染红了天际。
村外荒野的地平线上,再一次腾起了烟尘。
这一次,烟尘更浓,更整齐,带着金戈铁马特有的肃杀之气。
一杆明黄色的龙旗,在烟尘中猎猎招展,刺眼夺目。
旗子下一支队伍,盔甲鲜明,刀枪如林,人数远超之前三方势力的总和。
队伍核心,是一辆宽大华贵的四轮马车,车前有数骑开道,其中一人,高举着一卷明黄绸缎包裹的卷轴——圣旨!
“来了。
”箫景轩站在新筑起的、紧贴着藤蔓墙的简陋木制了望台上,声音平静无波,仿佛早已预料。
他身边,张莽按着腰刀,眼神如鹰隼一般锐利。
队伍在距离藤蔓墙百步之外停下。
华贵马车的车帘子掀开,一个身着绯色官袍、面容清癯、留着三缕长须的中年官员,在随从的搀扶下走了下来。
他的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悲悯与威严,目光扫过眼前这一堵缠绕着累累果实、却又散发着生人勿近气息的诡异藤墙,以及墙头如临大敌的民鞘军和村民。
眼底深处,掠过一丝极难察觉的冰冷算计。
他清了一清嗓子,声音洪亮,带着一股子久居上位的从容,清晰地传到墙头:
“本官户部侍郎张汝贞,奉圣上旨意,特来杏花村赈灾抚民!圣天子听闻此地遭逢大难,生灵涂炭,夙夜忧叹!特拨内帑钱粮,命本官前来救民于水火!尔等还不速开寨门,跪迎圣旨,叩谢天恩!”
赈灾?抚民?
墙头上的村民们面面相觑,眼神中充满了惊疑和不信。
前脚刚杀退如狼似虎的官军,后脚就来了个钦差大臣,带着圣旨和钱粮?这馅饼,怕是裹着砒霜!
箫景轩站在了望台边缘,居高临下,声音同样清晰地传了下去,不卑不亢:
“原来是张侍郎大驾。
杏花村遭妖妃邪虫肆虐,又遇流民暴乱,十室九空,已成死地绝域。
为求自保,村民无奈筑此藤墙苟活。
如今墙外虫孽未清,流寇环伺,实不敢贸然开门,恐引祸端,辜负圣恩。
圣旨所言赈济,村民感激涕零。
若侍郎大人真心抚民,不妨将赈灾钱粮置于墙外,村民自当设法取用,并焚香祷告,叩谢皇恩浩荡!”
一番话,滴水不漏。
先点明村子的“妖异”和危险,强调筑墙是无奈自保。
再将朝廷的“恩典”高高捧起,最后却用一个“不敢开门”和“置于墙外”,轻巧地堵了回去。
张汝贞脸上的悲悯,一瞬间僵硬了一下,眼底的寒意更浓。
他没想到这小小废墟里,竟还有如此难缠的角色。
他强压下不悦,脸上重新堆起和煦的笑容,如同春风化雨:
“箫壮士此言差矣。
圣上仁德,体恤尔等惊惧之情。
然,朝廷赈济,岂有隔墙抛掷之理?此非体统,更显生分。
本官奉旨抚民,自当亲入村中,查看灾情,发放钱粮,安顿民心。
况且,”
他话锋一转,声音陡然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压力,目光锐利地刺向墙头:
“本官离京前,亦奉兵部密令!杏花村所现之奇藤异果,关乎社稷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