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擂台与无声的惊雷(2/3)
。
来的三位评审老师,一位是面无表情的行政干部,一位是看起来不苟言笑的中年女教授,还有一位,竟是之前听过陈默课的那位头发花白的徐教授。
徐教授看到陈默,几不可察地微微点了点头。
李健深吸一口气,走上前开始讲解。
起初,他的声音还带着明显的紧张,有些发颤,语速过快。
但当他的手指点向屏幕,进入那些他们倾注了无数心血的核心算法逻辑时,某种东西发生了变化。
他的声音逐渐变得稳定、清晰,眼神专注而明亮,仿佛进入了另一个只有数据和逻辑的世界。
他巧妙地避开了最关键的迭代核心,却将由此衍生出的应用优势和仿真效果展现得淋漓尽致。
屏幕上的模型响应迅捷而稳定,处理复杂工况的表现远超常规方法。
那位行政干部似乎有些心不在焉,中年女教授则听得非常仔细,不时提出几个相当专业和尖锐的问题。
李健一一作答,虽然偶尔需要停顿思考,但总能切中要害,甚至还能引申出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
陈默站在稍后的位置,沉默地听着。
他的胃依旧紧缩着,但颅内的嗡鸣却以一种奇异的方式与李健的讲解同步共振。
他能隐约“感知”到女教授下一个可能要问的方向,甚至能捕捉到李健思维中极其微小的卡顿或不确定。
在某一个瞬间,当女教授抛出一个极其刁钻的、关于边界条件突变处理的问题时,李健的思维明显出现了一个极短暂的空白。
就在那一刻,陈默几乎是无意识地,喉咙里发出了一声极轻的、近乎气音的咳嗽。
李健猛地一顿,像是被无形的针扎了一下,随即眼神一亮,几乎是脱口而出:“我们可以引入一个动态监测因子,虽然不是算法核心,但可以实时修正输入参数,避免突变累积……”他顺势在电脑上调出了一段辅助代码进行说明。
女教授紧绷的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点了点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徐教授则一直默默听着,目光偶尔从屏幕移到陈默平静无波的脸上,眼神深邃。
答辩结束。
三位评审低声交流了几句,没有当场表态,便走向了下一个展位。
李健几乎虚脱般地靠在桌子上,后背完全湿透,长长地吁出一口气,像是刚跑完一场马拉松。
另外两个学生也凑过来,互相看着,眼睛里充满了劫后余生般的兴奋和不确定。
“刚才……差点就答不上来了……”李健心有余悸地小声对陈默说,声音还在发颤。
陈默只是微微颔首,目光却越过大半个展厅,落在了张浩团队那边。
张浩的答辩似乎也结束了,他正意气风发地送走评审,脸上带着志在必得的笑容,还朝陈默这边投来一个挑衅的眼神。
陈默的胃部猛地抽搐了一下,一种冰冷的预感顺着脊椎爬升。
果然,不到十分钟,一位学生会负责现场组织工作的学生干部匆匆跑了过来,脸上带着歉意和为难:“陈老师,李健学长,不好意思,刚刚接到通知,你们展位的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