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算天筹·蛋白粉桶里的密码风暴(2/3)
山浮出水面的那一角。
”
沈墨璃眼中寒芒暴涨,嘴角勾起一丝近乎残酷的弧度:“问在根子上。
‘甜汁’的命脉,不在这些泥泞的明账里。
在‘织锦’里。
”他猛地转身,指向那面巨大的、绘满繁复到令人眩晕的云锦纹样的屏风!
“织锦?”陆子铭眉头紧锁,现代人的思维快速检索着关联信息。
“苏造贡品,云锦为尊。
”沈墨璃指尖拂过屏风上流光溢彩、象征“福寿绵长”的“八宝缠枝莲”纹样,“图案越繁复,用色越多变,织造损耗越大,内廷核销的‘上用银’自然水涨船高。
这本是阳谋。
”他手指猛地戳向莲心处一个极其复杂的“卍”字不到头纹,以及周围几道看似随意、却突兀转折的“冰梅断”纹路,“但你看这里!这纹路的走向,转折的角度,金线疏密的排布……存在异常的重复模式和冗余节点!还有这里,这个冰梅断的尖角,本可自然延伸融入卷草纹,却生硬地拐向这个卍字纹的特定位置……违背了传统云锦‘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构图美学黄金法则!更像……某种刻意的标记或冗余编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陆子铭瞳孔骤缩!“异常重复点?非美学冗余?刻意标记?”他脑中瞬间闪过无数现代信息编码案例——条形码利用黑白条纹宽度编码、二维码利用矩阵点阵、早期计算机甚至用打孔卡片!“信息冗余编码!利用视觉冗余区域嵌入数据!”他猛地扑到屏风前,如同审视一份关键的市场竞品分析报告,目光如鹰隼般扫过那华丽的纹路。
“大人,有大幅纸笔吗?越精确越好!”陆子铭声音急促。
福伯立刻奉上尽可能平整的桑皮纸和尖细炭笔。
陆子铭深吸一口气,摒弃杂念,进入绝对专注的“数据分析”状态,如同当年面对年度销售报表冲刺最终KPI一般。
他不再依赖铜钱的灼热指引,而是调动起前世在无数销售数据、用户行为图谱中淬炼出的超强模式识别和结构化思维能力!
他首先快速而精准地临摹下整幅“八宝缠枝莲”的核心纹样框架,确保比例相对准确。
然后,如同拆解一个复杂的销售漏斗模型或供应链网络,他开始对纹路进行系统性解构:
1.基础元素分解:将连续的、看似无序的纹路,拆解成最小可重复的“图案单元”——标准莲瓣、卷草叶、卍字符、冰梅断纹。
2.组合逻辑分析:仔细观察这些单元的组合顺序、连接方式(如莲瓣与卷草连接的“金钩”角度)、以及出现的频率。
“关键发现!莲瓣与卷草连接的‘金钩’角度,每次出现只有三种固定变化:90度直钩、135度斜钩、45度锐钩!这不符合追求流畅自然的装饰需求,更像离散的状态编码!”
3.异常点定位与标注:用炭笔在桑皮纸临摹图上,将所有沈墨璃指出的“异常重复点”、“非美学转折点”、“金线密度突变点”一一精确圈出标注。
4.空间坐标映射:在临摹图旁建立二维笛卡尔坐标系(以屏风左下角为原点O)。
用炭笔和简易直尺(以炭笔长度暂代),尽可能精确地测量并记录每个异常点在图上的相对位置坐标(X轴:距离左侧边框;Y轴:距离底部边框),形成一份“异常点坐标数据集”。
随着标注点越来越多,桑皮纸上逐渐呈现出一幅由炭笔圈点和坐标数字构成的抽象“点阵图(DotMatrix)”。
陆子铭退后一步,如同审视一份关键的数据可视化报表,大脑CPU超频运转,尝试寻找隐藏的规律(Pattern)或算法(Algorithm)。
“二进制编码?不像……点太密集,状态变化维度不够,只有金钩角度三种状态……”
“象形符号?过于抽象且缺乏统一性……”
“等等!坐标!空间位置!”他目光死死盯住那些标注的X、Y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