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1/3)
一句话,秦念就把所有施行分封郡县并行的皇帝嘲讽了一个遍。
好消息是:
此时只有汉朝和明朝的皇帝被嘲。
刘邦当即就要和秦念理论秦朝二世而亡的问题。
可惜违反规则二,发不出去。
刘彻、朱元璋皆如此。
………
嬴政眼底浮上一丝笑意。
秦念此言,是在告知他大秦以郡县治天下,并且以后世秦皇的身份反对分封。
“不必再议分封事。
”
陛下已作出决定,群臣称唯。
没人敢质疑始皇帝的决定。
尤其后世秦皇将分封制视为“君王的能力不足”时,再议分封就是在质疑陛下的能力。
始皇帝的威望足够高,当双榜透露大秦将二世而亡时,大秦军政皆无异动。
天意亦认可陛下的威势。
天榜之上,陛下位列第一!
千古一帝、祖龙,后世盛誉加身!
所有人都相信,大秦亡于胡亥。
只要秦二世不是公子胡亥,大秦就不会亡于二世。
………
刘启没有去反驳“能力不足”的说法。
他削藩削出了七国之乱,还处死了自己的老师晁错。
无能之说,他认。
倒是这推恩令让他极为欣喜!
其实先帝时期,贾谊就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主张分封更多的诸侯削弱诸侯王的力量。
但先帝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到刘启登基时,诸王已成为大汉最大的危患。
“众建诸侯而少其力”需要强行分割诸侯的封地,平定七国之乱后,刘启依旧不敢采用贾谊之策。
匈奴虎视眈眈,大汉不能再起内乱。
这推恩令却是将诸侯的封国分封给诸王的其他儿子,可以将阻力减到最低!
【李世民:只此一计,主父偃尚不足以与霍光并论。
】
推恩令虽为千古奇谋,但大唐无需用此计。
大唐的封王不裂土。
推恩令基于贾谊之策,以此认定主父偃有霍光之能,李世民不认可。
正如刘秀作为汉帝,最清楚推恩令的作用,却率先询问“主父偃为何能与霍光并称”。
主父偃载于史书的功绩,后世皇帝都看得到。
“迁徙天下豪杰富户于茂陵”之策,亦非主父偃首创。
始皇帝统一六国之后,“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
汉高祖刘邦也曾“徙齐、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族及豪桀于关中”。
………
数次发言都被规则所阻,刘彻只得放弃理论“能力不足”之说。
先令人去召霍光前来觐见。
刘秀、李世民都认为主父偃不能与霍光并论,已足以说明霍光的才能不只是获得秦念的认可。
刘彻极为期待。
不用再面对这一群“人才丞相”。
他当然也想到霍光治政,太子的势力将会急剧膨胀。
但刘彻无惧。
千古一帝,难道需要担忧太子造反吗?只是霍光年龄还是太小——
可以先让公孙贺就任丞相,直至霍光长成。
【秦念:主父偃主张设置的朔方郡,是刘彻发动漠北之战并取胜的重要基础,也成为后世数百年的军事防御重地。
】
卫青颌首。
朔方郡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直接威胁,他和霍去病才能没有后顾之忧地领军深入漠北。
同时朔方郡的屯田制,也为此次出征提供了大量的军粮补给。
【秦念:足见他有着极为长远的战略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