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2/3)
学宫,容百家学派。
”
李斯惊异,但不敢多言,当即领命。
咸阳学宫,自是效仿齐国的稷下学宫。
嬴政本倾向于齐思想,但观秦念多次言及“百家”一词。
大秦一统,若只重法家,亦有百家凋零之弊。
秦亡于二世,或许与此有关。
如今百家中纵然多有诋毁他的人,也无法再蒙蔽煽动黔首。
居于声誉榜榜首,嬴政的民心一直在缓慢上升。
即便依旧是十三人中最低。
【李世民:汉武帝时期,海内虚耗、户口减半、盗贼四起,这不是与民争利引起的祸端吗?】
这问题还真是越来越难以回答。
秦念码字码了又删。
汉武帝后期到处爆发起义,确实是因为老百姓的日子没法过了。
这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刘彻晚年发癫。
以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他就算不发癫也很难支撑持续数十年的对外作战。
更别说后期多次战事失利带来的高额损失。
所以还是得怪卫青霍去病死得太早?
………
李世民是刻意转变话题。
大唐以儒治国已经成为定局,再兴百家需从长计议。
让秦念继续讥讽儒家之弊,只会引发社稷动荡。
………
海内虚耗、户口减半、盗贼四起。
刘邦从这十二个字中看到了秦末的烽烟。
刘彻的民心也随着这十二个字飞速下滑,隐有与始皇帝相汇之势。
但他没有出言警示刘彻。
大汉没有因此亡国。
以这些代价造就大汉唯一的千古一帝,使“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刘邦斟了一杯酒,倾泻于地。
祭生民。
【秦念:村长征青壮与粮草去与经常袭击村子的盗匪作战,异攻守之势重创盗匪,自此村子不再是供盗匪随意取用的羊圈。
】
【秦念:后世却将血与火中铸就的不屈之魂视作理所当然,指责村长与民争利,空耗了太多人口与资源。
】
秦念知道这话纯属站着说话不腰疼。
她不是汉武帝治下民不聊生的民,才会偏爱汉武帝,乐于赞颂他的功绩。
就像她同样偏爱秦始皇唐太宗,但要让她舍弃现代社会穿越到他们治下充斥着尊卑贵贱的封建王朝。
秦念一万个不愿意。
就算是最爱民的唐太宗治下,她也绝不愿意。
话又说回来,如果“李世民”只是指责汉武帝治下民不聊生,她也不会刻意去提刘彻的功绩。
但她极其不喜欢“与民争利”这面儒家经常举着的大旗。
………
李世民没想到秦念会如此作答。
他本以为秦念会继续谈论儒学弊端,不想却是在为汉武帝辩解。
是因为汉武帝骤然下落的民心?
即便有秦念之言,汉武帝民心下落的速度也仅是略有缓解,排名依旧在不断下跌。
………
嬴政冷下脸。
他知道秦念口中的盗匪是指匈奴。
此前秦念就提及刘彻最显赫的战功是“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羊圈。
这就是秦念对刘彻之前诸朝的评价?
大秦一统,匈奴却趁中原混战之时南下,甚至占领了河南之地,直接威胁到咸阳。
嬴政早有北征之意,只是大秦初定,尚需休养生息。
时机未到。
………
刘彻绷着脸,但没能绷太久。
虽然不喜“村长”之称,但他早已习惯秦念的说话方式。
清楚这话就是在盛赞于他!
刘据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