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2/3)
此弊端却未能革除,明显就是能够看清利弊之人不愿意背叛阶级。
比如霍光。
身为唯二的“顶级文臣”,主父偃早死,霍光就是最应该察觉利弊并上禀朝廷之人!
但刘彻不会追究。
身为托孤重臣,辅佐出刘弗陵刘询两代明君,霍光纵有私心,也算得上忠于大汉。
【刘彻:既有其一,应有其二。
】
刘彻已察觉出天幕的一大作用:
许多政策的施行,现在无法看出其利弊,但后世却看得清清楚楚。
【秦念:其二,官商勾结。
比如官吏出卖平准信息,商人借此提前囤积或抛售商品牟取暴利。
三长史就是以这个罪名诬陷张汤。
】
张汤怒目。
朱买臣、王朝、边通,他一个都不会放过!
诬陷他与商人勾结,但他死后家财不到五百金,这张汤怎么能忍?
刘彻却从中看出更多蹊跷。
他必然是知道有官吏以此牟取巨利,并对此深恶痛绝,才会连张汤都杀。
知道此弊,却未能革除?
刘彻细思其中关窍,发觉此事不同于均输官吏借权欺民。
官商勾结一事,最难处置。
【刘彻:当如何改之?】
“当如何改之?”
嬴政问的是大秦的公子们。
此时众公子除胡亥以外,皆已来到章台宫。
胡亥声誉与民心之低,足以说明他绝对不适合当大秦太子。
扶苏未能继位,嬴政担忧长子或是因病早逝。
命太医令为扶苏问诊的同时,嬴政也在做其他准备。
汉朝刘彻逼杀刘据,还有刘弗陵。
他不能只有一个继承人。
………
太子李承乾未能作答。
李世民没有感到失望,毕竟这个问题就是朝堂诸卿也难以回答。
官商勾结,古已有之,非因平准法而起。
就连大唐也多的是官商勾结之事。
此事难绝。
【秦念:多培养一点张汤。
】
【刘彻:?】
【秦念:清廉的酷吏,不就是治官商勾结的最佳人选吗?】
【秦念:等等,该不会这才是张汤的真正死因吧?刚好死在均输法试行的当年?】
果然,人是需要交流的。
读汉史的时候,秦念完全没有注意到张汤的死亡时间上的“巧合”。
这或许只是阴谋论,但阴谋论有市场,就是因为阴谋论有趣。
………
疑心越重的皇帝就越信阴谋论。
比如刘彻。
此刻他对“权贵豪富”的警惕再度拔高。
既然权贵豪富忌惮张汤,刘彻当然就要重用更多的张汤。
【刘彻:当如何培养?】
秦念哪知道怎么培养。
张汤这种小时候就会审鼠的天生法家,还清廉爱民,还懂得迎合皇帝。
简直就是人间稀罕物。
【秦念:让张汤闲暇时去学宫教学。
】
皮一下就很开心。
秦念并不知道她这么皮一下,会让张汤自此失去闲暇时间。
【秦念:以算缗告缗配合“收入越高交税比例越高的所得税”,用“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对官吏的不明财产进行倒查,应该能解决一部分官商勾结的问题。
】
【刘邦:还请秦皇详谈算缗告缗。
】
刘邦现在不打算实施均输平准法。
如今的大汉更适合以黄老之学休养生息。
但刘邦可以不用,但不能不知。
他用不上,他的后世子孙用得上。
【秦念:这是张汤提出的政策。
算缗是对工商业、高利贷行业征收的财产税。
告缗是鼓励百姓告发隐匿财产偷税漏税的人,告发